選舉委員會選舉塵埃落定,愛國愛港陣營順利奪得逾三分之二議席,遠高於當選特首所需的逾半數議席,反映愛國愛港陣營仍然牢牢掌握特首人選的主導權,反對派冀望成為「關鍵少數」的期望落空了。
得不到中央和愛國愛港陣營支持的人,不可能成為特首。任何人寄望得到中央和愛國愛港陣營的支持,必須誠心誠意擁護「一國兩制」及《基本法》,切實捍衛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帶領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筆者相信,這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可是,反對派已清清楚楚地說了,他們的要求不止是換人,還要換制度。但我們必須搞清楚,香港的政治制度是必須依循《基本法》的,並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批准。但反對派的要求總是背離《基本法》,人大常委會怎可能批准呢?
反對派過去一直高舉「ABC」的旗幟,但當梁振英表示不尋求連任了,卻馬上變臉,聲稱不會支持林鄭月娥和葉劉淑儀等,更不斷在媒體和網絡上製造反林鄭月娥和葉劉淑儀的輿論。試問,將梁振英換成林鄭月娥或葉劉淑儀,不就符合「ABC」的目標了嗎?當「ABC」真正實現時,反對派卻又搬出另一個說法。可見,所謂的「ABC」根本是障眼法,反對派的真實目標只是想換一位聽從反對派陣營的特首,再更改現時合憲合法的制度。
但既然反對派根本無能力成為造王者,其目標又怎可能得逞?另一方面,筆者和很多朋友一樣,對多個專業界別的選舉結果感到憂慮。事實上,作為專業人士,理應作出較為專業理性的決定,選出該界別的代表人物,為界別和香港的發展爭取最大利益。但從選舉結果可見,多位打着「民主」旗號的候選人,不僅資歷淺,甚至跟業界沒有太深的聯繫,依然可輕易取得大多數選票,晉身選委。相反,一些較資深,對界別有重大貢獻的界別領袖,反而會因政治立場較傾向保守和穩定,而被排除了。
筆者不禁設想,難道就連專業界別也是以政治立場掛帥,只重視政治立場此單一議題?若然如此,未來的特首是否只處理政改便可以了?香港的前景實在不容樂觀!
新社聯副理事長、元朗區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