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2025施政報告 市區重建/地積比轉移 須平衡城市規劃需求

時間:2025-09-20 05:01:33來源:大公报

  圖:為鼓勵市區推進重建工作,施政報告提出放寬地積比率轉移安排。圖為有待重建的佐敦文華新村(八文樓)。\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本港樓宇老化情況嚴峻,為鼓勵市區推進重建工作,施政報告提出放寬地積比率轉移安排,重建項目未用盡的地積比,可跨區轉移到其他區以至新發展區,或可轉為金額抵扣其他涉及土地修訂等新項目的地價,若需補地價則會公平公正、符合公眾利益。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表示,跨區轉移地積比並非「想轉就轉」,而是要平衡城市規劃需求,並經城規會審批把關,預計明年上半年落實相關執行細節。\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今年施政報告以新思維推動市區重建,包括放寬目前同區地積比率轉移安排,將在七個指定地區試行適度增加私人重建項目地積比率,容許將增加的地積比率轉移至北部都會區或其他地區使用,或轉為金額用作抵銷業權人在投地、項目地契修訂、原址換地所須繳付的地價。

  甯漢豪昨日在施政報告相關措施記者會上表示,目前樓宇老化情況的速度實在嚴峻,以過去十年為例,50年樓齡或以上的樓宇每年增加500多幢,但重建速度約是每年160幢左右,政府期望新安排能增加誘因,鼓勵市區重建。

  在去年修訂強拍條例、降低強拍門檻的七個地區(長沙灣、馬頭角、旺角、西營盤與上環、荃灣、灣仔、油麻地),甯漢豪稱,舊樓特別多,在施政報告新措施下,若業權人重建該處的舊樓,會獲贈送地積比率,「如果他現時的重建地盤,假設根據規劃圖,最高地積比率只是七,那麼我們在這個地積比七之上,建議額外將20%的樓面送給他。」

  可按市值轉為金額抵扣地價

  甯漢豪稱,業權人可將增加的樓面面積,用於原本的重建地盤,或轉移至其他地區的地盤。業權人若不想要地積比實物,也可按當時市值,轉化為金錢使用;當局會以記賬形式記下金額,業權人的其他土地發展項目若涉及地契修訂,便會從應繳付地價中扣除,記賬金額設置有效期,具體有效期時長將聽取業界意見再制訂。

  甯漢豪強調,跨區轉移地積比率不是「想轉就轉」,要平衡城市規劃的需要,城規會將會發揮把關角色,希望跨區能夠發揮更高的力度。政府會公平公正計算補地價,相信措施符合公眾利益。

  被問及私人發展商參與重建是否意欲不強,甯漢豪表示,市場是否願意參與,與市場經濟環境和系統性原因有關,過去幾年併購、申請重建及舊樓強拍數字放緩,但近月有「郁動」跡象;同時很多舊樓的密度及容積率,高於現時規劃標準,「以前可能容積率高達17倍」,現在重建時要考慮高度等限制,她認為,政府需要「推一把」,推出措施是針對舊樓重建存在的客觀性限制,與業界商討後落實有推動作用。

  甯漢豪稱,有關措施尚有很多執行細節,未來數月會跟業界團體等持份者討論細節,爭取明年上半年落實。她強調,初心只有一個,就是希望推動這七區的舊樓重建,最終得益的是社會和市民。

  檢討同區七年樓齡賠償方案

  此外,政府會在北部都會區古洞北和粉嶺北這個新發展區,預留三幅住宅用地,供市建局籌劃將來「樓換樓」的安排,為「同區七年樓齡」收購方案提供多一個替代選項。甯漢豪表示,市建局是法定組織,目前使用同區七年樓齡賠償方案,亦對市建局構成財政壓力,稱不能在他資源不夠時而不理會,相信做法不影響政府的開支。就同區七年樓齡賠償檢視的時間表,她稱將與市建局明年內完成就賠償機制及策略的檢討,並在明年內有初步建議作公眾諮詢。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