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大發現「狗尾松」有效治血癌

時間:2016-11-01 03:15:39來源:大公網

  圖:(左起)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兼李樹芬醫學基金會血液學教授梁如鴻、黃小姐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外全科醫學士及哲學博士課程學生林思遠 大公報記者郭艷媚攝

  血癌治療有新突破。香港大學研究發現,從植物提煉的「高三尖杉酯鹼」,結合標靶藥治療,三星期內有效消除病人體內的白血病細胞,而傳統治療方法痊愈率低。有癌症康復者表示,新治療副作用低,比傳統化療好。

大公報記者 郭艷媚

  血癌是香港常見的致命癌症,每年約有300名急性髓性白血病新症個案,現時的標準治療,包括高劑量化療及骨髓移植,成效不理想,化療毒性太強,患者痊愈的機會只有三成,當中約三成患者帶有FLT3-ITD基因變異,癌細胞更為複雜活躍,屬高危群體。

  如傳統治療對此類患者沒有效用,而又未有合適的骨髓可供移植,死亡率可高至百分之一百。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研究團隊在2012年起展開研究計劃,發現「高三尖杉酯鹼」對FLT3-ITD急性髓性白血病有顯著的抑▉制作/製作▉用,進行一連串的測試及動物實驗後,找來24位已復發或難治的FLT3-ITD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進行「高三尖杉酯鹼」與FLT3-ITD抑制劑聯合治療,當中20名患者於三星期後,體內的白血病細胞成功被清除。

  康復者:較傳統治療舒服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兼李樹芬醫學基金會血液學教授梁如鴻表示,用新治療法,可延長患者壽命,將來可應用於FLT3-ITD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身上,特別是對化療效果不理想、未找到合適骨髓作移植及較年長的患者。

  現年22歲的黃小姐,2014年於外國求學時,突然患有感冒和喉嚨痛、咳嗽等症狀,服食了一星期抗生素後,未見好轉,甚至生眼瘡,腿部陸續無故出現多個瘀傷,返港求醫,抽血和骨髓檢查後,證實患有FLT3-ITD急性髓性白血病。她表示,「接受第一次化療時,會嘔吐,亦無胃口食嘢」,進行多次傳統化療亦無效,醫院轉介她參與上述港大的臨床試驗,三星期後成功清走體內癌細胞,有家人捐出骨髓進行移植,現時已康復,她形容,「新治療法比傳統治療舒服,甩頭髮不明顯」。梁如鴻補充,急性髓性白血病病徵包括貧血、感染及流血難止,如出現上述徵狀,就要盡快求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