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孫中山與澳門─小西灣福中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

時間:2016-09-20 03:15:41來源:大公網

  圖:福建中學(小西灣)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早前組織了一次「孫中山與澳門」的考察活動

  文|福建中學(小西灣) 助理校長 李偉雄

  福建中學(小西灣)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早前組織了一次「孫中山與澳門」的考察活動,30名中五中學生走進澳門多處歷史建築,一同追尋孫中山當年在澳門的生活,從而認識他的民主改革思想的起源。

  同學先參觀澳門國父紀念館。在圖片展中,他們看到孫中山在13歲時(1879年)離開香山,經澳門前往檀香山。原來,澳門是他人生中最早見到的西化的城市,亦是他首次接觸到西方文化的地方。他曾憶述澳門對他的影響,在當地他「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可見,澳門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90年,他在澳門的《澳報》上發表了《致鄭藻如書》,主張興辦農桑,禁絕鴉片,進行社會改革。這封信已成為《孫中山全集》的第一篇文章,它顯示出孫中山的民主及改革思想最初亦是在澳門發表的。可見,澳門是他走向世界、認識世界的起點。國父紀念館不但是學習孫中山在澳生活的一所博物館,亦是研究他偉大革命事業起點的歷史建築。

  中西文化思潮碰撞

  在國父紀念館中,同學追問我,「澳門文化有何特點?為何會孕育出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我的答案是,「澳門是中西文化思潮碰撞地!」在交流過程中,西方文明(尤其天主教的文明)傳入,在澳門的居民深受影響,形成了一股新的思潮。要講述西學東漸的理想歷史建築物,最值得考察之處是大三巴(聖保祿學院與教堂)。1594年天主教耶穌會興建了大三巴,為一組規模宏大、設備齊全的公共建築群,包括教室、診所、觀象台和藥房等,並擁有數千冊書籍的圖書館、活字印刷所等。西學亦隨着它的建成,直接或間接地傳入澳門,是澳門(及中國土地上)有系統吸引近代西方文明之始。可見,大三巴不但記載了教士們的傳教足跡,同時它亦發揮着傳播西方文化知識和信息的功能。

  為認識孫中山在澳門的啟蒙老師,福中學生走訪了鄭家大宅。大宅中的主人鄭觀應,曾任職太古洋行。他是孫中山在澳門最先認識的維新人士。他比孫中山年長24歲,極力支持孫中山革命思想,兩人經常討論改革時政意見。後來,孫中山能上書李鴻章,實有賴鄭觀應的推薦。

  我透過考察三個澳門歷史建築,為學生建構了一段「孫中山與澳門」的歷史。行程中,我們不但學到了他民主改革思想的起源,還認識到澳門輸入西方文化的中介角色。今年是孫中山誕辰150周年,期望各位老師設計多些不同類型的紀念孫中山活動,不但能表達出我們對他的敬意,亦為我們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