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隔海觀瀾/「反中牌」不靈了 民進黨慘敗  \朱穗怡

時間:2025-07-29 05:02:00來源:大公报

  正義可能會遲到,但不會缺席。民進黨發起的罷免24位國民黨「立委」的「大罷免」雖然通過了連署成案的門檻而進入到投票階段,但最終仍是落得大敗的下場。

  上周六的投票結果顯示:24位國民黨「立委」的「不同意罷免票」遠多於「同意罷免票」,全數保住了席位;民進黨企圖通過罷免較多的國民黨「立委」而奪取立法機構龍頭位置的圖謀完全落空。這反映了台灣主流民意完全不認同民進黨炮製的這場惡質政治運動,用選票狠狠教訓了「只顧拚政治、罔顧民生福祉」的賴清德和民進黨。

  首先,台灣主流民意不認同民進黨當局破壞民主的惡劣行徑。去年島內進行「立委」選舉,國民黨獲得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無黨籍2席。國民黨成為立法機構第一大黨,並聯合民眾黨,對民進黨當局形成有效監督。而民進黨由於「立委」人數不敵國民黨等在野黨,而無法通過它想通過的法案,於是發起罷免國民黨「立委」的政治運動,企圖通過補選再次奪取「立委」席次,從而重奪立法機構第一大黨的位置,擺脫國民黨等在野黨的監督。說穿了,就是民進黨「選輸不認賬」,要重新再進行一次「立委」選舉,選到自己能夠成為立法機構第一大黨為止。如果這次「大罷免」民進黨得逞,那無異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以後只要民進黨選輸了,都可以通過政治手段「重選」。對於民進黨這種破壞民主的荒唐、無賴行徑,台灣民眾早就強烈不滿。早前島內民調已顯示,六成受訪者不支持「大罷免」。

  第二,台灣主流民意不認同民進黨當局「反中」、「台獨」路線。打「反中牌」是民進黨慣用的選舉伎倆。當年民進黨蔡英文在角逐連任台灣地區領導人期間,通過炒作香港「修例風波」、大肆抹黑大陸而騙取選票。近月民進黨故伎重演,以國民黨「立委」「親中賣台」為由而發起罷免國民黨「立委」。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為了給「大罷免」加柴添火,今年3月還炮製了所謂的「17項策略」全面限縮兩岸交流,甚至迫害島內支持兩岸統一和兩岸交流的台灣民眾。賴當局嚴格限制台灣民眾的言論自由、出行自由和信仰自由,引發台灣社會強烈民怨。其最近拋出的「台獨十講」更是每講必錯,受到台灣輿論嚴厲抨擊。

  更為諷刺的是,民進黨政客一邊阻撓台灣民眾赴大陸交流、經商,誣衊國民黨「賣台」,一邊卻到大陸做生意。「台獨」頑固分子、民進黨「立委」沈伯洋的父親多年來與大陸廠商有頻繁的生意往來,而民進黨陣營的罷團發言人劉毓雯自稱「反中」,卻被揭發在大陸有不少業務。這令台灣民眾進一步看清了民進黨政客的投機面目。

  此外,「大罷免」倘若成功,民進黨將成為立法機構第一大黨,掌控立法權,可以任意通過推行「台獨」的法案,如此勢必導致兩岸關係更為緊張,大大增加了台海爆發戰事的機率。這次台灣民眾用選票阻止了賴清德和民進黨把台灣推向萬劫不復之地,用行動證明「台獨」才是應該被打掉的「雜質」。

  第三,台灣主流民意不認同民進黨當局的施政表現。賴清德上台這一年來,最大的「政績」竟是發起「大罷免」。對於處理缺電、關稅、救災等民生問題,則是束手無策。尤其在台灣業界最關注的關稅問題上,賴當局在與美方談判之前竟已「下跪」,先是放出風聲說將斥資近100億美元擴大採購美國軍備,接着台積電又向美國增加1000億美元投資,後來又說將採購美國天然氣、農產品等。然而,民進黨當局如此華麗的「跪姿」卻換來美方在4月公布的32%重稅。早前賴當局又說「台灣方面已被列入與美方談判的首批名單」,但如今幾個月過去了,美台關稅談判至今仍沒有結果,導致台灣業界無所適從、惶惶不安。賴當局只顧「拚政治」、搞「大罷免」,漠視民生福祉,民調顯示其施政不滿意度已高於滿意度。

  一言以蔽之,這場在台灣社會喧騰數月的「大罷免」毫無正當性可言。民進黨當局若不認真反省,必會遭到台灣主流民意更大的反噬。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