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东北老航校中的抗大人

時間:2018-09-29 16:31:20來源:大公网

  文|李理

  今年九月,苏北和我说天津不远的邢台有一处抗大陈列馆。 一说抗大,我脑海中马上显现出的是延安二字,邢台有抗大?这还是头次听说,这钩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乘上高铁赶往邢台。

  下了高铁,接站车载着我一路向西,朝着邢台县浆水镇方向驶去。司机显然是受过专业训练,不但着装规范,而且懂的东西很多,谈吐得当。他告诉我浆水镇位于太行山腹地,东临冀南平原,西与山西毗邻,古称夷仪,素有“依山凭险,形胜之国”之称。上世纪抗战时这里靠近十八集团军总部和北方局驻地,又是一二九师开辟最早的太行根据地之一,群众基础好,环境比较安定。1940年抗大从延安迁到浆水镇的前南峪村,在这儿办学两年多,1999年在这里建成了一座抗大专题陈列馆,所以,这儿也被称作“革命熔炉抗大圣地”。我正为司机口中讲出这一套文字语句惊讶时,“哟,你懂得真不少哇!”从后座上传来一声夸奖司机的声音。

齐心同志题词(李理 摄)

  我从车中后视镜看到是一位梳着《神雕侠侣》小龙女式高鬏长发的女士发声。她的装束引起了我的注意,空军蓝色夹克服上的胸标是鹰翅护卫着红五星,红五星中间有个中国的“中”字。臂章是国旗、飞机机头、麦穗加上DBLHXYJH一串字母。这两样我都是第一次见到。

  “美女,您是什么军种的人啊?这胸标和臂章很特别啊!”我扭头搭讪道。

  “还美女呢!要奔七十的老太婆了!这胸标是东北老航校的标志,这臂章的字母是东北老航校研究会的缩写”。她笑着答。

  “东北老航校!就是哪所被称为长春二航校前身的,在通化成立的东北老航校么?”我问到。

  “是啊,是啊!我爸爸就是东北老航校放单飞的第一批共产党的飞行员,他一生主要就在二航校工作。”她兴奋地答。

  我说我去看过通化的东北老航校旧址,而且对长春很熟悉,知道长春二航校在长春大房身机场那一带。她一听更高兴了,直接告诉我,她是52年在长春空军461医院出生,在长春八一小学、东北师大附中上学,直到68年离开长春去当知青,上山下乡。

龙华军近照(李理 摄)

  461医院出生、师大附中上学。这两个关键句竟然与我的履历有了重合点,太巧了。只不过时空上有35年的差距。她听我这么说,也觉得真是有缘。她的网名真的是“小龙女”,真名叫龙华军,她父亲叫龙定燎。

  在前南峪村,我三进抗大陈列馆,在馆内的东北老航校的展板里,我找到了龙定燎的名字和照片。我曾研究过东北老航校的校史,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通化正式成立时,在开学典礼上,代表中共中央、中央东北局讲话的是曾任抗大教务长、副校长的通化军区司令员何长工。通化军区后方司令员朱瑞兼任航校校长,常乾坤为副校长。因为四平战役吃紧,当年5月,航校转移到牡丹江,这时朱瑞不再兼任航校校长,常乾坤升任校长,王弼为政委。老航校早期学员中,好多人是抗大学员,龙定燎就是抗大3分校3大队的学员,他1919年9月生于广东省花县,1938年参加革命时已经是师范毕业生。1945年9月他从延安出发,前往东北参与创建共产党第一所航空学校。

  1946年3月东北老航校在通化成立时,龙定燎首任校办秘书,5月东北老航校迁到牡丹江后,龙定燎再三申请,被批准到飞行一期甲班学习。同年7月下旬,共产党人自己培养的甲班12名从没摸过飞机的“土八路”飞行学员,直上九九高教机,经过人均15个小时的带飞后全部放单飞,创造了世界航空史和航空教育史的奇迹。抗大陈列馆展出的一张“抗大一、二、三分校12名学员成为东北老航校首批飞行学员”照片的标注是比较准确的。它是东北老航校飞行一期甲班学员12人陆续完成单飞后,1946年冬全班人在黑龙江密山机场的合影。

龙定燎1955年后受衔照 龙华军供图

  1949年12月初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长春重新组建,先被命名为“第二轰炸学校”。年底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航空学校”,也就是长春人俗称的“二航校”。1966年3月,二航校由长春迁至四川夹江,1976年6月被命名为“空军第二航空学校”,1986年9月命名为空军第二飞行学院,1992年9月改名为空军第十六飞行学院(夹江轰炸机)分院,1999年7月空军第二飞行学院与空军第十六飞行学院合并,建成新的空军第二飞行学院。龙定燎1948年9月起,先后任东北老航校队列科长、飞行训练科长。1949年12月,龙定燎和刘风、龚友源受命作为带队干部在长春创办第二航空学校,刘风任校长。龙定燎先是任二航校二团首任团长,当年与他搭班子的团政委叫张步云。此后他在二航校历任飞行训练处长、飞行大队长、参谋长、副校长,1965年升任二航校第三任校长。他带过的二团到四川后70年代改为训练三团,这团出名是因为是"雷锋式战士"邓志东英雄生前所在的部队。龙定燎1979年任成都军区空军副参谋长。1982年离休,1997年9月离世。

  “小龙女”告诉我还有几位东北老航校研究会的人来邢台参加活动,其中有他爸爸的同学、战友李熙川的儿子葛金城。

  什么?李熙川的儿子居然不姓李。

  随后的几天,我把目光好多次盯到葛金城的身上。他的身着一身普通的户外装,总是戴着一顶帽子,挺拔着腰板走路,沉默寡言。在抗大陈列馆东北老航校的展板里前,他驻足凝望,我发现这是谈话的机会,上前搭话。

葛金诚近照(李理 摄)

  “老葛,你看什么呢,这么认真?”

  “我看我父亲,这张照片里有他。”

  果然,他端详的照片是东北老航校飞行一期甲班学员12人的合影,照片上标明第二排左数第一人是李熙川,右数第一人是龙定燎。

  “老葛,你姓葛,怎么会是李熙川的儿子呢?”我问。

  “我是遗腹子,我随我继父的姓。”他答。之后,他就不作声了,我也就不再打扰他了。

  嘉宾手册上印着葛金城是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副秘书长,我先是叫过他葛秘书长,他说你比我小多了,叫我老葛吧,别叫秘书长。我问为什么,他说等回宾馆再聊,正好,我想挖掘一下李熙川烈士的故事。随后,在宾馆房间里,我俩有了一问一答。

  “为什么不让我叫秘书长啊?”我问。

  “老航校的后代们于2016年末才与我取得联系,我的确是老航校研究会成员,但不是副秘书长,这个头衔是会务组搞错了。”他答。

  “你什么时候知道李熙川是你父亲的啊?”

  “我从小就知道亲生父亲叫李熙川,也知道他是个空军飞行大队长,我没出生他就牺牲了。”

  “你知道你爸爸是怎么牺牲的么?什么时候知道的?”

  “小的时候我妈妈告诉我,说我爸爸是是1950年牺牲的,是开大轰炸机的,最早的飞行员了,当时驻防南京。1950年秋天,他执行任务牺牲在南通长江边上,飞机上好像有4个人,都牺牲了。我长大后找过空军部队问过,只是说执行战斗任务牺牲了,可人都死了谁也没立功,很奇怪!部队保密的很。我们特别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你爸爸牺牲后留下遗骨了么?”

  “留下了。小时候我妈妈告诉我说爸爸牺牲后葬到南京大校场机场附近,我去找过,没有找到。九十年代中期我偶然看到他的战友写的一篇回忆录,遂根据线索只身到南京雨花台寻找,才找到我父亲的陵墓。”

  “现在知道是爸爸是怎么牺牲的么?”

  “知道了。近些年解密了才知道的。1950年8月9日,我爸爸与机组的领航员、通讯员、射击员4个人,驾驶图-2飞机执行侦察护航任务,飞行到江苏以东领空时,一直没有发现目标舰船,而且飞出浙江海域,返航时被不明情况的苏军拦截,误袭坠毁,4个人都牺牲了。当时部队通知我妈妈说爸爸执行任务牺牲了,怎么死的保密!”

  我看过罗胸怀写的《中国空军纪事》,书中揭密了李熙川机组牺牲的经过,抄录如下:

  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司令为刘亚楼。1950年6月19日,空军第4混成旅在南京成立,这是新中国空军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队。

  1950年8月9日晨6时,华东军区电告华东空军司令员:“有4艘军舰9日由沪来宁演习,在演习期间之对空安全,由在宁之机队负责。”当时,刚刚组建没多久的人民空军只有第4混成旅一支作战部队,其第12轰炸机团驻防南京。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领导接电后,立即指示正在第12轰炸机团的混成旅刘副旅长,命令他“派机到停泊区之敌方上空作一巡逻”。

  当日7时,华东军区空军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自海军司令部得悉:“4艘军舰只到一艘,其他3艘失掉联络,不知何往。”于是,他未经请示,即直接命令第4混成旅派一回飞机去沿海进行侦察。刘副旅长接电后误判3艘军舰可能已经逃跑,于是除命令一架飞机沿长江从南京到上海进行侦察外,还命令3架轰炸机挂弹加油,准备出击,轰炸“逃跑三军舰”。

  轰12团接到命令后即令34大队大队长李熙川机组紧急起飞执行这次侦察任务,机组成员是:机长为李熙川,领航员为旅侦察科长李更生(原领航员有任务不在),通讯员为大队领航主任曹东波,射击员为大队射击主任刘钰。

  34大队中队长姚长川机组、35大队大队长张文亮相组、飞行员邹耀坤机组的3架飞机都加满了油,挂好了炸弹,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随时出击“逃跑之军舰”。

  9时24分,李熙川机组起飞。稍后,刘副旅长才得到准确的命令,知道他的任务是掩护来宁演习的军舰,而不是派飞机侦察军舰的去向,这是作战副科长传达命令时出现的错误。然而,刘副旅长并没有将已经派飞机出击的情况及时上报清楚。同时,南方防空司令部值班员在飞机起飞一个多小时后,至10时25分才通知上海国防司令部,而上海国防司令部又没有及时通知机场的苏联空军防空值班部队。苏联空军巴基斯基部队,并不知道有飞机由宁来沪。(上海自解放到1950年2月,先后遭到美蒋飞机26次空袭。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向斯大林特别提到了上海防空问题,斯大林当即决定派出巴基斯基中将为首的苏联防空部队,前往上海。巴基斯基的混合航空集团由多个驱逐机团、1个混合航空兵团、1个探照灯团、1个对空情报雷达营组成。是年10月,完成任务的巴基斯基防空集团分批回国。)李熙川机组的任务本来是“由南京到上海,沿上海东飞到长江口进行侦察”,并不需要飞出海。然而,因机组未发现并不存在的逃跑军舰,便飞往海岸向东搜索,约20分钟后仍未发现目标,返航回长江口。这时,天空中苏军的驱逐机发现了这架图—2飞机……

  中国人民空军历史上的首次误击事件就这样在高度紧张的战备中发生了。当年这是人民空军一流的机组,驾驶的是当时空军最好的图-2轰炸机,空难不但涉及到中国军队内部一连串沟通失误,还牵扯到友军的莽撞出击,对牺牲的机组家属,当然得保密了。

  作为烈士后代的葛金城,在南京出生,5岁后到北京,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台基厂镀金的单位工作,90年离开机关到一家合资企业任职,后自办公司直至退休。他退休后也和“小龙女”一样,作一些宣传弘扬抗大、老航校精神的事情。

胡绍祖伉俪旧照(胡元朝供图)

  和葛金城同屋的胡元朝比老葛健谈多了。我俩相互自我介绍,我得知他是胡绍祖次子。胡绍祖可是吉林省的名人,响当当的老革命。我看过登载胡老自传的书。建国后,老革命们在历次运动中都要写自传,而且自传都要保存在各自的档案中。我听我父亲给我讲过老革命写自传的故事,那是他上中学时班级里有同学要入团,已是团员的我父亲持学校的介绍信去同学家长单位外调,看到过老革命档案里的自传,厚厚的,从懂事时写起,一直到参加革命后的人和事 无所不谈,比看小说还有意思。我姥爷去世后,我们找组织复印了他的档案,我读到了我姥爷写的自传,包括在抗战他当连长时缴获伪军香烟没上缴,连里干部私分的事儿都写了出来。

  胡老是有文化的人,自传写的自然传神生动有条理。胡老是1914年在江苏出生,1934年毕业于江苏淮阴师范,1938年他舍弃江苏省清江民众教育馆助理干事,月薪30块大洋的工作奔赴延安,4月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留抗日军政大学工作,任抗大总校教员、宣传科副科长、文教科副科长。胡老自传有一段:1945年抗大总校从延安开赴东北,学校将百余人的教员组成教员队,跟随校部机关和警卫连同行,胡老当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任这支教员队的副指导员,组织上为胡老一家配备了一头骡子,将胡元朝的姐姐和哥哥放在筐篮内,行军时放上骡背,胡老夫人也坐在中间,有饲养员跟随照料,胡老在骡子后行走。这不就是电影《马背上的摇篮》的脚本嘛!

  1946年胡老随抗大总校到东北,转任通化联合中学副校长,通化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辽宁日报社社长,辽东日报、安东日报社副社长。1949年以后,胡老担任的职务更多了,先是东北师范大学教务长、 党委第二书记、党委书记, 吉林省委政治研究室主任,文革时进了3年毛泽东思想学习班,1970年老干部解放任吉林日报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

  1977又去北京电影制片厂当了半年党委书记,1978年起在吉林大学当了6年党委书记,1982年还在吉大党委书记的任上就兼任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直到1986年离休。

  我微信好友中有胡老当吉大党委书记时在吉大读书的学生,我在微信群中说我想写篇故事,文中会提及胡老,他们都说,你写吧,胡老是好人哪。

  现在有很多记述胡老的文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84年9月,吉林大学党委对离任的胡老的评语:“令全校干部职工一致赞同的是,他虽居高位,但从不以权谋私,为个人或亲友办私事。严于律已,还表现在他从不居功自恃,而是兢兢业业,勤于动脑思索,起草讲话稿,修改文件,他很少让秘书代劳。胡绍祖同志是六年前双手空空而来,六年后又两袖清风而去,留下的却是党的好传统和一位老干部的好形象!”另一则是吉大77级外语系一名学生在胡老2006年去世后写的网上留言:“记得78年我是文革结束后全国第一批的大学生,来到了吉林大学。报到的当天晚上,我们外语系的同学正在宿舍整理行李,兴奋中屋子十分凌乱,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就在这时来了一位穿军大衣的老人问候同学们,还细心的询问我们被褥(那时上大学都是自己带行李)厚不厚,因为东北气候冷,开始我们以为他是一个工友老大爷,后业系领导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大学的胡书记。

  胡元朝是70年代吉林大学物理系的毕业生,这么论他是我父亲的校友、学长,他毕业后一直在吉林省驻京办工作。退休后他也和“小龙女”、葛金城一样,加入到宣传弘扬抗大、老航校精神的队伍中来了。

  总结一下:龙定燎和李熙川(抗大三分校和老航校)是同学和战友的关系,龙定燎和胡绍祖妹夫刘风(前面提到的二航校首任校长,1955年共和国空军大校,胡元朝的亲姑夫)是战友、邻居(二航校时,龙、刘两家住同一栋楼的楼上楼下,刘无子女,龙有5个子女,刘曾经想让龙过继给他一个女儿)关系,李熙川与胡绍祖(同为抗大第三期)是同学关系,李熙川和胡绍祖的妹夫刘风(刘风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学员队队长时,李熙川是副队长)是战友关系。往事真有意思!

  龙定燎活了78岁,李熙川29岁,胡绍祖92岁。

  再说一下开篇提到的苏北。以前只闻其名,未见其人,这次我一到抗大陈列馆,就遇到了他。 他一见我就坐到广场上和我热聊起来。

  我问他父母是谁,他不告诉我。后来我翻找资料,查找到苏北的爸爸叫苏虹,1914年生于江苏省射阳县,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入党。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政治指导员兼政治教员,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政治部副主任、军大总校直工部部长,中南军政大学直工部部长,汉口第四高级步校总队副政委、干部部部长,军委总干部部组织统计部副部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军事检察院检察长、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第七机械工业部政治部副主任,1982年6月离职休养。1955年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6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抗大后代如今仍传承革命精神(李理 摄)

  在看到苏虹任汉口第四高级步校总队副政委、干部部部长的文字时,我脑海中立即闪现出我姥爷档案中1951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高级步兵学校学习成绩通知书来,原来这个世界真有冥冥之中的许多关联,但无论何时何地和何年何岁,我们都有一颗以身许国的赤子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