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疆 > 正文

為繪《只此青綠》,他們做了什麼?

時間:2023-07-21 22:08:48來源:大公網

  「第一次到新疆,就是為演出《只此青綠》而來,很特別。」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舞蹈演員張翰感覺內心期待這一天已經很久。

  7月19日16時,在抵達烏魯木齊1個多小時後,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裏江山圖》(以下簡稱《只此青綠》)的全體演員,在烏魯木齊文化中心大劇院與已到達3天的幕後工作人員會合。29個小時後,他們開啟在第六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上的首場演出。

《只此青綠》中張翰扮演的王希孟(左)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提供

  尋找王希孟的樣子

  《只此青綠》是兩年多以來的網紅話題劇目,不僅因為它的舞段「險峰」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上一鳴驚人,更因為它用精妙絕倫的舞蹈藝術之筆,呈現着流淌在歲月長河裡的中華傳統技藝,豐富的文化內涵讓人嘆為觀止。

  為什麼會有這部舞蹈詩劇?2017年,在故宮博物院的《千裏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上,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編導韓真、周莉亞被北宋時期名畫《千裏江山圖》深深吸引。兩年後的一天,集團給她倆下了一個任務,創作一部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舞台劇,那一刻她們同時想到了《千裏江山圖》。

  歷史留給這部劇創作的素材其實很有限,一幅傳世名畫、受宋徽宗指點的天才畫家王希孟、蔡京的題跋,此外再無任何史料記載。尤其是核心人物王希孟,生前記載寥寥,在做成此畫後,更是消失於歷史中,卒年不詳。

  「所以尋找王希孟的樣子,是我最初拿下這個角色最費勁的地方。外放?內斂?灑脫?沉穩?沒有參照,只有從畫中去琢磨。」張翰在排練時買了一張《千裏江山圖》的印刷圖本,細細去觀察圖中的細節,又在畫帖上手繪一遍,體會18歲的王希孟當時的所見、所好、所思。

《只此青綠》中謝素豪扮演的展卷人(中)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提供

  讓國寶重現光華

  在排演之前,演員們集體去故宮博物院體驗文物修復師們的日常工作,這個過程給演員帶來很大的震撼。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展陳文物,在經過修復師之手前,其實並非現在的樣子,有的甚至看不出是一幅畫或寫了什麼字。」主演之一謝素豪說,正是在修復師們「修舊如舊」的嚴謹和細緻下,流傳千年的古籍、書畫才能保留至今,讓當代人依然能夠「穿越千年」看到過往的流金歲月。

  這也是為什麼有了「展卷人」這個角色的原因,是以此向默默耕耘在博物館、考古所裏的文物保護工作者致敬,是他們一代代的接力,才讓國寶重現光華,讓中華文明之輝煌得以展現。

  劇中「展卷人」的原型參照了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研究員王中旭,他也是《千裏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的策展人。

  謝素豪在排演初始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因為年齡和閱歷的原因,始終找不到一位老文博專家身上的嚴謹、沉穩、專註的質感。

  「最初的表情、動作都會浮於表面,為演而演,那個人物並沒有走進我心裏,和我的舞蹈表達合二為一。」謝素豪明白這是一個需要時間和磨礪去解決的問題,在兩年多時間,參演了這部劇330多場演出中的270多場後,他終於收穫了穩定而嫻熟的表演,根源就是真正讀懂了展卷人是誰,做了什麼,為什麼要做,自我價值是什麼。

  「絹保八百」,為何900歲還「健在」

  王希孟作《千裏江山圖》的過程是《只此青綠》的主線,但編創者認為在他下筆作畫之前,事實上還有一群在畫裏看不見、在畫外卻極其重要的人,他們負責着採石、制墨、制絲、織絹、造筆、篆刻等基礎工序,沒有他們的存在,也就沒有《千裏江山圖》。

  所以觀眾最終看到的故事是這樣的——「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一幅名畫,在眾人的精工細作中徐徐展開,化為一段美麗的故事娓娓道來。

  「紙存千年,絹保八百。」這句「行話」是說以絹作的畫壽命不及紙作畫,只能保存800年,而這幅《千裏江山圖》卻已經超過900歲,是怎麼做到的呢?

  「其實就是每個環節的工匠都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到了最好。」張翰相信當時織絹的人一定是把絲線的韌度、編織的密度都按照高標準完成,才使得用此絹做的畫能夠長壽。

  為了讓創演人員更深入感知中華傳統技藝的魅力,韓真和周莉亞曾負責把毛筆、徽墨、蠶絲織造、國畫顏料、篆刻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請到劇團,為大家現場展示。

  一位60多歲的毛筆製作技藝傳承人,專註而快速地打磨竹筒、梳理羊毫、扎制筆頭,因為長期的浸泡、削磨,他雙手的拇指和食指的指尖部位已嚴重變形。

  「他的世界就在工作桌的方寸之間,投入、安靜、淡泊地做一支好筆,外面的一切似乎都打擾不到。」張翰被打動了,他和同伴們對劇中出現的情節、人物有了理解,那就是「擇一事,終一生」的生動寫照。

《只此青綠》中孟慶暘扮演的青綠(左五)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提供

  青綠之美是無限風光在「險峰」

  只此青綠,何為青綠?在這部劇中有3個主要角色——希孟、展卷人、青綠。展卷人在不同的時空裏,目睹希孟畫下《千裏江山圖》的經歷,青綠則是這「展卷」到「入畫」過程中重要的紐帶,是畫中自然之美的凝結。

  「青綠不是一個具體的人物,她是這幅畫中色彩和景緻的視覺融合體,重點在寫意。」在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舞蹈演員孟慶暘心中,這個她演了兩年多的形象,是山巒、林海、清流的幻化,用望月、落雲、垂思、獨步、險峰、卧石等姿態,展示着中國山水畫中獨特的氣韻感。

  宋代是中國山水畫發展的重要時期,畫家們強調意境,追求寫實,註重筆墨,集中呈現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

  觀眾最關註的「青綠腰」在《只此青綠》中就是「險峰」之態,它是宋代山水畫描繪的主體對象。「山峰給了萬物一種強大的依託,水從山上而下,林在山中生長。」孟慶暘認為拿捏好青綠必須做到,把山水的線條輪廓與宋代女子的婉約內秀之美融合起來,垂目、緩步、下腰。

  對專業古典舞演員來說,青綠腰的動作本身並不難,高難度在於姑娘們要把這個幾乎90°的後傾,維持「4個8拍」的時長,對腰腹肌力量有嚴苛的要求,需要她們在台下拚命去練。

  「王希孟曾經用畫筆對國家給予了最深情的讚美,但千裏江山不止千裏,我希望自己還能用更多的舞蹈形式來傾訴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孟慶暘說。

  因為一幅傳世畫作,所有創演人員用一部舞蹈詩劇完成了與古人跨越千年的對話,畫中昔日千裏江山之美與今時錦繡中國之顏,同樣讓人自信與驕傲。

  
資料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

京ICP备130493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