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疆 > 正文

詩舞結合中鐫刻家國情懷——評舞蹈詩劇《老兵故事》

時間:2023-08-09 13:47:48來源:大公網

  新疆地區紅色文化作為新疆革命史和新疆區域文化的組成部分受到廣泛關註和重視,對紅色歷史記憶和紅色文化資源的調查發掘、保護傳承與創意開發日益顯現出鮮明的社會效益和產業價值。兵團精神、胡楊精神、馬蘭精神、可可讬海精神、塔裏木石油大會戰精神、喀喇崑崙精神、柯柯牙精神等共同構築起了新疆紅色精神譜繫,其中兵團精神和胡楊精神已進入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繫,也是各類紅色文藝作品挖掘創作素材的富礦,顯影為舞台和熒屏上的一道靚麗風景線。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歌舞劇團精心打造的舞蹈詩劇《老兵故事》,與《張騫》《五星出東方》《崑崙之約》等本土精品力作一道,在第六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精彩亮相,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視覺盛宴。

  《老兵故事》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屯墾戍邊的重大歷史題材中提煉主題和故事,獨具匠心運用「中國紅」這一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劇情以兵團發展史為基本線索,共分為十個篇章:「序」以兵團老兵和紅衣舞者為敘述視角,場景設置在兵團博物館,兵團老兵是那段激情燃燒歲月的親歷者,他睹物思人、撫今追昔,紅衣舞者作為年輕一代,通過博物館藏品觸摸屯墾戍邊歷史,感受信仰的強大力量,「我要用浪漫的舞蹈和詩句,舞出兵團戰士的豪情壯志,謳歌崇高的兵團精神......」「軍旗的紅」「熱血的紅」對應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拓荒期,講述解放軍凱歌進新疆、屯墾天山下的壯舉,主人公都是熱血沸騰的軍墾男戰士;「青春的紅」將敘述視角投向軍墾女戰士,展示她們芳華浸染的青春歲月;「羞澀的紅」「生命的紅」以歡快節奏譜寫動人的戈壁戀情,歌頌了亘古荒原上「第一代戈壁母親」的無私奉獻精神;「火熱的紅」「五星的紅」凸顯日常生活敘事,將個體生活軌跡融入大歷史進程中,讚美軍墾戰士鑄劍為犁、維穩戍邊的崇高品質;「永恆的紅」以駐守在和田47團的沙海老兵為表現對象,他們曾經創造出人類沙漠行軍史上的奇跡,無怨無悔紮根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墾荒造田,用堅定信仰書寫出老兵精神的內涵,以對革命事業的赤誠初心熔鑄成一座不朽豐碑;「忠誠的紅」是全劇尾聲,以榮譽勳章形式升華主題,展示兵團在新時代履行着「安邊固疆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大熔爐、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示範區」的重要功能。劇情自始至終圍繞「紅色」主題展開,舞台上眾多場景設置搭配了絢麗的紅色元素,紅色符號的大量運用繪就了該劇的主旋律底色,為傳承弘揚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主要內容的兵團精神提供了鮮活的文藝載體。

  在藝術風格上,《老兵故事》表現出詩意現實主義與詩意浪漫主義的良好結合。劇情建立在新疆當代屯墾戍邊史這一歷史事實基礎上,但是沒有陷入歷史線性敘事的俗套,而是綜合運用時空交錯、副文本、象徵等表現手法,為宏大歷史題材的舞台演出融入了鮮明的浪漫主義元素。劇中設計了老兵和紅衣舞者兩位線索人物,承擔著點明主題和串聯各篇章的任務,幕啟時分他們在兵團軍墾博物館相遇,紅衣舞者懷着敬仰之心追尋軍墾戰士的足跡,老兵則憑藉歷史親歷者身份,以博物館陳列的老照片為觸媒,無限追懷那段交織着血與火的墾荒歲月。歷史與現實,過往與當下,一幀幀鮮活生動的畫面在舞台上展演,形構出時空交錯的縱深感。這樣的時空設置還表現在「永恆的紅」篇章中,為了濃墨重彩推出「沙海老兵」這一特殊群體,舞台前景中走過垂垂暮年但壯心不已的「今日之老兵」,後景中出現當年徒步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歷史之老兵」,他們透過歲月的塵煙,在舞台上莊嚴起舞,這種類似平行蒙太奇的舞台敘述模式,有助於形塑一種歷史與現實相呼應的審美效果。

  眾所周知,兵團題材影視劇常常啟用副文本敘事法,如在電視劇開篇剪輯加入一段兵團老兵口述史或黑白紀錄片,以強化劇情的歷史感。舞蹈詩劇《老兵故事》也運用了大量副文本,如兵團軍墾博物館陳列的老照片、王震和張仲瀚等將帥有感而發創作的詩詞、軍墾題材紀錄電影片斷,這些副文本元素在舞台側景或背景大屏得以展示,有效彌補了舞台道具的相對簡單,或服務於升華主題,或有助於順暢銜接劇情的各篇章,或致力於渲染某種特殊的情感氛圍,成為舞蹈詩劇巜老兵故事》的一大亮點。

  再者,該劇在舞台造型、布景及舞美設計方面亦頗具特色。造型上註重從博物館展覽和中國古典屏風技藝中汲取智慧,類似折屏與圍屏等道具的啟用,一方面發揮着區隔舞台狹小空間的作用,增添敘事的時空縱深感,另一方面屏風上出現的老照片或軍墾題材詩句,凸顯了歷史文化情境,為劇情的鋪開提供了合理的語境。

  基於舞蹈詩劇的類型特徵,《老兵故事》在舞台道具的使用上相當節制,但是強調道具的象徵意味,例如墾荒勞動場景中較多使用了坎土曼,這種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勞動工具與高亢激越的勞動號子、軍墾戰士勞動舞蹈的力量之美相得益彰,再現了兵團老兵鑄劍為犁、徵戰瀚海的歷史畫卷。「青春的紅」篇章中,舞台上軍墾女兵捧着一株綠植跳起洋溢青春旋律的群舞,再現當年湘魯女兵西上天山的歷史片斷,綠植象徵著青春、生命與未來,寓意着兵團屯墾戍邊事業欣欣向榮、後繼有人。

  最後,《老兵故事》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兵團艱苦創業期的藝術表現,沒有沿襲同類題材文學或影視作品側重「分享艱難」的敘事基調,而是用充滿詩意的舞台敘事符碼,以浪漫主義手法謳歌兵團老兵的卓越歷史貢獻。例如對戈壁戀情的詩意再現:在喜慶歡快的音樂聲中,新娘披着的紅蓋頭、地窩子張貼的大紅喜字與新郎身着的黃色軍裝相互映襯,舞台上瀰漫的暖色調謳歌了軍墾戰士的火熱青春與頑強生命力,隨着雙人舞、群舞與獨舞的接續演出,當年老軍墾結婚時的黑白照片在舞台大屏上如畫卷般緩緩展開,產生了強烈的視覺衝擊與審美震憾。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舞台運用多種表現技巧嘗試復現墾荒勞動的艱辛,前景使用的透明幕布與後景的大屏相互配合,營造出一副極具立體效果的空間結構,將戈壁灘上狂風怒吼、漫天雪舞和飛沙走石的惡劣環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兩幅巨幕之間,軍墾戰士以頗具身體美學的勞動舞蹈詮釋了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老兵精神內涵。《老兵故事》在音樂使用上凸顯「音畫同步」的審美效果,音樂風格與劇情的轉承起合高度匹配,助推了敘事進程與情感渲染。劇中使用的音樂既有廣為泛傳的經典軍旅歌曲,也適當穿插運用具有新疆地域風味的音樂元素。

  總之,《老兵故事》以詩意盎然的藝術手法,在「小舞台」上精彩講述了金戈鐵馬、氣勢恢宏的軍墾「大故事」,歌頌了兵團人深厚的家國情懷,傳承弘揚了老兵精神與兵團精神,為有形有感有效講好新時代兵團故事樹立了良好典範。(作者繫中國文藝評論<新疆大學>基地主任、新疆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鄒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

京ICP备130493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7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