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小店尋寶/探索型格深水埗

時間:2021-03-23 08:19:10來源:大公報

黃霑立體人像上寫有「滔滔兩岸潮」的歌詞

  旺角有一條女人街(登打士街至亞皆老街的一段通菜街),相對來說,深水埗的街道就如男人街。從深水埗港鐵站南昌街出口拾級而上,便感到「男人味」撲面而來。新舊共融可說是深水埗的特色文化,今期「品味生活」就帶大家一起細味。

  雜誌《Time Out》2020年選出全球40個最具型格社區,以區內娛樂、美食、文化及社區生活作為評分基準,深水埗榜上有名,榜首是西班牙巴塞羅那發展區、深水埗緊接洛杉磯市中心排行第三。深水埗區最具型格的可能在於街檔亂中有序,林林總總的貨品有懷舊的東西,也有潮物、衣服、家電,甚至電器零件,還有手機修理店,想尋寶的人不會失望。有些老店仍保留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裝潢,加上如今有不少年輕人創業開店進駐區內,行人就如走入一條時光隧道,漫遊新舊共融的社區。

  手磨刀廠屹立40年

  這次記者隨意走訪區內幾個地方,首先是售賣針線飾物的街舖。女店主束起馬尾笑容滿面,熱情地介紹十元八塊的貨品,店內放有木線轆,令人想起上世紀的年代。店主說:「係呀,依家(木線轆)無人會做,都是媽媽留下的舊貨,如今線轆不是紙做就是塑膠做的。但木轆唔值錢,賣得幾多元?但又捨不得丟了。(這些小飾物是刺繡嗎?)以前會有,現在少人做,這些是用線捲出來的,工夫較簡單。」但行外人看上去就覺得那些小飾物不簡單,而木線轆對一些人來說,也承載着很多的回憶。

  途經長沙灣時,記者見到一間屹立逾40年的「梁添刀廠」。刀廠現時由梁添第四子接手,「呢種傳統刀店,現時全港不會超過五間」。老店有200多種刀款,前舖後廠,所有刀都是由師傅親手磨製,每天只可生產數十把。該店保留了手磨製刀的傳統,林林總總的刀款,擺放得密密麻麻,背後不知耗了師傅多少心血。

  父傳子手推車生意

  這次不如平日採訪般,沒有特定的採訪對象。遊走深水埗,經過的不管是地檔、街舖,各自都有一個故事。上了年紀的老店主,大多不想受訪,並非每位老人家都喜歡想當年,不會同陌生的記者滔滔不絕,有些店主甚至會來一句:「搞搞震無幫襯。」

  路過一街舖「成昌鐵車」,簷篷下堆滿手推車,和一位傴僂看檔的伯伯打招呼,伯伯以笑容回應,露出崩了的牙齒,更覺歲月留痕。「你是老闆?」伯伯說:「小生意啫!我今年83歲了。」原來,他正值壯年之時白手興家,如今生意交由兒子接手。

  伯伯說:「我老喇,粗重嘅嘢做唔到。我個仔上午看檔,下午他另有一份工,就由我睇檔,單是靠這檔生意搵唔到食。」聞說周潤發曾是他的顧客?伯伯搖頭說:「唔係。他那次來對手推車好有興趣,要求我燒焊給他看。」

  跟伯伯說再見後繼續往前走,記者發現位於一幢舊樓底層的「泳發士多」,面積小小就如電影《歲月神偷》裏的場景,感覺非常懷舊。歲月沒有「偷走」這種古老士多,旁邊設有一張古舊梳化,貼上「關愛座」三個現代字眼。又是一個「新舊融合」的街坊故事。

  士多老闆娘說:「士多是今年香港設計中心主辦的區域旅遊項目的聯繫店舖之一,中心將棄用梳化重新包裝。舊時街坊來士多除了買嘢,外面露天的地方會有些櫈仔,大家會坐在櫈上打下牙骱,依家啲人少來士多,幫襯的都是老街坊,中心擺張梳化、椅子,就是畀啲老街坊行得攰可以過來坐下,飲下嘢,休息下。老人家有個聚腳地,唔使鬱在屋企咁悶,梳化貼上『關愛座』,即是長者專用,年輕人明㗎啦。」

  「黃霑」「葉問」現身南昌街

  人有三急,口在路邊問人之後,記者去到一座建築物,牆上有不同的貓和棉花樹畫作,原來這是大南街垃圾收集站,並設有公共洗手間。梳洗過後欲離去走向港鐵站,沿路見到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南昌街休憩處。

  這兒是香港唯一的「一線形」長方形休憩處,其內有真人大小的立體人像,包括李小龍、葉問、黃霑、許冠傑及黃家駒等。原來他們與深水埗甚有淵源,例如葉問曾在海壇街開武館、許冠傑曾在深水埗讀小學,而黃霑及黃家駒童年也曾居住在這區。深水埗這卧虎藏龍之地,人才輩出。黃霑人像上寫有「滄海一聲笑 滔滔兩岸潮」歌詞,葉問人像與「對手」交流,更添生動。

  彼思(Pixar)動畫片《靈魂奇遇記》傳遞的訊息是我們該活在當下,欣賞每一分每一秒。漫遊深水埗,領略到的就是要珍惜香港的地道文化。

  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文、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