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都市裏的圍村/小 冰

時間:2021-03-11 13:26:19來源:大公報

  西方有城堡,東方有圍屋,兩者功能都旨在對外防禦。走出粉嶺港鐵站,穿過繁忙的商業中心,幾分鐘來到蜿蜒寧靜的粉嶺圍村。高樓不見了,四周清一色的三層樓村屋,從都市到鄉村,概念陡然轉換。粉嶺圍,若非眼見為實,很難將它與大都市掛鈎。

  這是一個大型民宅群,建於明朝萬曆年間,住着新界五大家族之一的彭氏家族。圍村包括粉嶺村、圍屋、風水魚塘。宋朝末年,彭氏家族從潮州揭陽遷來香港,看中了粉嶺這個地區,便在此興建圍屋,繁衍後代,目前村裏的三千多戶人家,全部姓彭。

  圍屋呈方形,外面的廣場頗大,風水魚塘頗闊。三棟帶槍眼的碉樓,上面各有三個成品字形的白色大圓點,有人說那是彭氏家族的徽號,有人說那是風水圖。碉樓以花崗石為牆基,覆以青磚牆為外圍。碉樓與碉樓之間的空隙已經被房屋填滿,圍牆也已消失,舊時的壕溝亦沒有蹤影。

  圍屋外面矗立着一座炮台,炮台上面有三門土炮,旁邊豎着兩根旗桿,一面飄着五星紅旗,一面飄着紫荊花旗。炮台是當年用來抵禦山賊和海盜的,一九四一年當日軍侵佔香港時,村民將三台古炮藏於地下,直至一九八六年才挖出重新安置。

  從中間那座碉樓走進圍屋,門框上的對聯「前環鳳水 後擁龍山」是對這裏地理位置恰到好處的寫照,前呼後擁,財豐勢大,規劃者頗費心思。大門上有粗壯的木柱,木柱可以伸縮,伸出來封門,縮進去供人通過,這是嶺南地區的建築特色。

  進門後,窄窄的過道上方可見一線天,沿右邊的木梯而上可觀察敵情。圍屋儼然一個壓縮版的舊城市,門挨着門,窗連着窗,狹窄的人行道,細細的排水溝,房屋之間水泄不通。發現一個小天井,裏面有一口古井,還見一個浴室似的公共空間。大概是為了讓空氣流通,有的家庭把門敞開着。住在圍屋深處的人,我想,他們回家的路挺迂迴。

  在新市鎮發展初期,粉嶺村村民與政府達成協定,將村前的土地交與政府發展成公園。在尊重地區文化的前提下,相關部門保留了圍村清幽古樸的特色,在外圍建成當下的中式園林公園,即「北區公園」,維持了這一帶相對低密度的格局,建立起居民休閒娛樂的舒適空間。

  粉嶺圍的古建築還包括「思德書室」和「粉嶺圍鄉公所」。「鄉公所」是一個老詞彙,是我對內地上世紀鄉村僻壤的記憶。早已隨潮流而逝的事物,沒想到在這裏複習了一下。粉嶺圍是一個「鄉旮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