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HK人與事/我在香港讀研究生/林 蘇

時間:2021-03-09 09:41:49來源:大公報

香港的大學教育提供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大公報資料圖片

  回望二○一二年,初次到訪香港的我,整個行程滿滿徘徊暢遊在香港的幾個大學校園中,領略着與內地的大學不同的風情。就在那某一瞬間明悟了自己的內心,我將與香港的大學有一場未解的情緣。

  隨後的幾年,每次乘坐東鐵線,途經大埔、大學、九龍塘、紅磡各站,看着朝氣滿滿的學子抱着電腦、背着包,上車、落車,步履匆匆,我曾心生羨慕。在內地工作六年多后,拿到了錄取通知書,我毅然辭去親友們眼中的好工作,在二○一八年的秋天,來香港攻讀碩士學位。如今的我,正在攻讀第二個碩士學位,行走在校園中,心中還時常盪漾着一絲絲幸福的漣漪。

  經歷了內地十幾年的應試教育,一開始我對香港高校的教學模式無所適從。新學期伊始,我的學業面臨重重困難。至今,我都清楚記得,第一周的課,我幾乎聽不懂,筆記本上沒有寫下任何要點;第一篇三十頁左右的學術文章,我花了整整十七個小時,才一知半解地讀完,也無法複述出文章的主旨;第一篇五百字的小作文,我邊寫邊抹眼淚,前後寫了十天才趕在截止日期前五分鐘提交;第一次做項目報告,我反反覆覆背了幾遍稿子,還是講得磕磕絆絆。   

  相比身邊的同學,他們操着流利的英文,洋洋灑灑地寫着論文,自信地在課堂上分享讀到的文章和書籍,和同學間的差距,讓我感到十分焦慮。我找了所在專業的負責老師諮詢。教授鼓勵我,說當初會錄取我,就是相信我的潛能,只要跟着老師的步伐,就一定能夠順利畢業,讓我要對自己有信心。

  於是,我重新把每門課的教學大綱看了一遍,整理出每門課的學習任務,並在日曆上標註出完成期限。從開學第二周開始,我每天一起床,就打開英國廣播公司電台(BBC Radio),聽上半小時,逼迫自己快速提高聽力水平。

  開學一個月后,我驚喜地發現,自己能夠聽懂課堂上教授講的絕大部分內容了,也能夠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看文獻資料所體悟的心得了。

  香港的教育模式強調團隊合作,我的每一門課,都有小組作業,這是令我十分頭疼的事。第一學期,我總擔心無法順利組隊、完成課堂演講和提交報告。到了第二學期開學,沒想到好幾個同學希望我能夠加入他們的團隊,一起做小組作業。他們說,發現我學習刻苦且進步很快,想向我學習。在那一刻,我意識到,自己有了脫胎換骨的成長。

  學術寫作方面,老師從怎麼確定標題、怎麼查閱資料開始,將論文寫作如庖丁解牛般分解后,按照寫作順序分部分教學。我就跟着老師,一步一步地學會了整篇學術論文的寫作,初步習得了如何做學術研究。第三學期結束前,我提交了二萬多字的畢業論文,相比較剛剛入學時五百字文章都差點寫不出來的自己,僅僅過去十個多月。

  雖然在香港學習的時間短,但學習任務絕不縮水。香港是購物天堂,自然風光又好,但我根本沒時間好好體驗和欣賞。哪怕幾次偶遇明星,也僅僅是多瞟一眼。曾經認為學習主要靠自己,但在香港的學習經歷告訴我,能遇到一位良師何其重要和幸運。

  臨近期末考試,學校開放的二十四小時學習區是校園裏最熱鬧的地方。伴着咖啡的香氣,同學們一起敲着鍵盤並肩作戰,天色逐漸變亮,漫漫長夜也變得不那麼難熬了,亦是我平淡求學生活裏浪漫的事。

  在完成的一個又一個小組作業裏,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志趣相投的朋友。畢業后,雖然身處不同都市,我們還像當初一起完成學術項目時候一樣,堅持學習、互相打氣。和老師同學間的情誼,正是這段學習經歷賜予我的,除了知識以外,最珍貴的收穫。

  香港高校的國際化程度之高,極大地開拓了我的視野。校園裏,授課的教授一大半來自海外,同學來自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郵箱裏時不時收到去海外一流高校做交換學生和知名企業全球實習機會。每個學系還有針對本學系學生制定的國際學習交流項目。二○一九年夏天,大部分課程結束授課,我參加了曼谷、台北和廣州的學習交流項目,前後歷時近一個月,分別由專業的幾個教授親自帶隊,和行業內優秀專家學者親自對話。

  在香港讀研究生的日子,是我人生中非常充實的時光,讓我明確心中真正的熱愛,也是我畢業后持續學習的動力。快節奏的香港,最適合實現夢想。內地本科畢業時,同學們互訴着「你總說畢業遙遙無期,轉眼就各奔東西」,但在香港,我們從頭到尾都明白,畢業就是一轉眼就會發生的事。

  我觸摸着當下香港時代的變革脈絡,心潮起伏。曾經,星夜中的彌敦道上,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彷彿每個呼吸都帶着繁華的味道。如今,人面不知何處去,人間四月芳菲盡。只待,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