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旅行城市故事 > 正文

「文學之徑」系列/回溯蕭紅樹影婆娑的命途

時間:2020-10-06 18:02:54來源:大公報

諾士佛臺如今富有異國風情

  (大公報記者 李亞清)上期與讀者一同尋跡張愛玲,今期欲探尋另一位民國文壇女作家—蕭紅曾於香港生活的蹤跡。蕭紅曾與丈夫端木蕻良為避戰亂至香港,居於九龍,又因病痛和戰亂輾轉於醫院等多個地方,最終病逝;現今,仍有人走進淺水灣海灘,緬懷這位一生顛沛流離,但卻以開闊而悲憫的胸懷留下了無數悲喜故事的作家。

  蕭紅1911年生於黑龍江哈爾濱呼蘭河縣,20歲時離家出走,流浪多處,於1930年代以小說《生死場》成名,1940年初來到香港,在港完成了《呼蘭河傳》、《後花園》、《馬伯樂》等重要作品,卻在戰爭和肺病的折磨下,於1942年初在香港逝世,年僅31歲。在香港兩年,她曾暢意書寫、延續文學抱負,又與這個世界匆匆告別。

  自比飛鳥

  九龍是蕭紅與端木蕻良居住過的地方,而具體位置之說有不少版本,可見兩人曾多處遷居。鍾耀群(端木後來的妻子)曾於《端木與蕭紅》中記述:「他們在九龍金巴利道納士佛臺(編者註:即諾士佛臺)找到一間相當大的樓房,向南,前面直通一個大陽台,空氣很好,對蕭紅的身體大有好處。」作家周鯨文則於《憶蕭紅》寫道:「我和內人到九龍去看蕭紅。他們是住在尖沙咀附近樂道八號。他們住一間二百呎左右的屋子,中間一個大床,有個書桌,東西放得橫七豎八,還有一個取暖燒水的小火爐。蕭紅就躺在那一張又老又破的床上。見到這種情況,我心中很寒酸。」周鯨文還提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翌日清晨日本向香港投彈,九龍瞬即淪陷,周鯨文為蕭紅及端木躊躇住處,安排暫住於中環雪廠街的思豪酒店約四五天,後暫避於他設立的時代書店後面、位於士丹頓街的書庫房子裏。

  如今的諾士佛臺和樂道,店舖林立。諾士佛臺距彌敦道不遠,較為隱蔽,走入其中感覺頗有異國風情,這條街道以特色酒吧和餐廳而聞名,還有「九龍蘭桂坊」之稱。它位於香港天文台側的小山丘上,因地勢較高被稱為「臺」,與旁邊的諾士佛階,也被併成為諾士佛區。這裏黃昏入夜後最為熱鬧,人們小酌一杯、或是大快朵頤,小小的街巷上充滿了人氣。樂道距諾士佛臺僅10分鐘腳程,臨近九龍公園,鍾耀群曾於1997年踏足樂道,發出了「只能憑着想像抬頭向空悼念」的感慨。

  遺憾離世

  於華盛頓大學博士在讀的潘淑陽,近日向大公報記者談及她對蕭紅作品的解讀:「蕭紅的全集只有兩卷,大部分文章都是與個人經歷有關的『自傳體』(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自傳)。她對人生的理解在各個階段也不盡相同,她在生命後期,也就是與蕭軍分手之後,所寫的東西更加超越個人的境遇,具有哲思,這種哲思可以產生強烈的共情。」蕭紅約於1937年底起筆的《呼蘭河傳》,即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為線索,反映呼蘭小城的社會風貌,揭露封建陋習於社會的弊端。

  差不多是在1940年底完成《呼蘭河傳》後,蕭紅的身體每況愈下,幾番輾轉於醫院等多個地方。此後,她於短短數日走向生命的終結:翌年1月日軍佔領香港,蕭紅病情加重,被送進跑馬地養和醫院,因醫生誤診為喉瘤而錯動喉管,手術致使她不能飲食,身體虛弱。1月18日,端木和駱賓基將蕭紅轉入瑪麗醫院;19日她精神漸復,在紙上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21日瑪麗醫院由日軍接管,她被送進紅十字會在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設立的臨時醫院,翌日上午便與世長辭。

  蕭紅逝世後,端木和同是作家的友人駱賓基遵照蕭紅希望能看到大海的遺願,帶着筆、墨和蕭紅的骨灰瓶來到淺水灣,在麗都酒店和海灘之間的一處深葬骨灰瓶,端木並親筆題寫了「蕭紅之墓」的木牌立於墳前。端木擔心此處墓地不能長久保全,因此特意留下了另一半骨灰,將其秘密埋葬在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即蕭紅逝世之地)土崖的一棵樹下。後來,1957年淺水灣海濱因要發展而危及該墓,在一班文化人奔走下,該處的骨灰被遷葬廣州銀河公墓。而後,端木又幾次託香港朋友到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後園找尋蕭紅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但時間久遠,樹木茂密,已無法辨認,端木道:「看來我去了也未必能找到了,蕭紅的那一半要永遠地留在香港了。」蕭紅去世後的54年(1996年),端木逝世,鍾耀群帶同端木的部分骨灰來港,灑於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後園。

  位於列提頓道2號的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於1906年創辦,原址位於中環堅道,1923年遷到現址,1940年起曾被用作臨時醫院。現今在學校後園的草木間,立有蕭紅生平的簡介牌。

  知音之交

  值得一提的是,作家魯迅與蕭紅生前亦師亦友,與之相關的便還有一處蕭紅在港足跡,就是位於銅鑼灣加路連山道的香港孔聖堂:1940年,蕭紅在這裏參加了一場魯迅紀念會,會中並演出了由她編寫的啞劇《民族魂魯迅》。成立於民國時期的孔聖堂仿照山東孔子古廟興建而成,最初由曾富和簡孔昭發起,並召集百數有志之士,簡孔昭捐出12萬平方呎地作為堂址(亦即孔聖堂中學現有校址)。孔聖堂致力推廣儒學、興學育才,曾開辦兒童健康院(因二戰於1941年停辦),二戰後創辦大成中學,後改名為孔聖堂中學。

  鍾耀群於1997年來港時,正值香港回歸祖國前夕。她站在碼頭道,「當年端木為蕭紅受盡苦難的地方,很快就要回到祖國懷抱了,他倆在天之靈,能在香港回歸前夕會合在一起,共同迎接回歸,也不枉他倆用筆為祖國、為人民奮鬥的一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