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從京東看電商產業新生態/富途證券行政總裁 鄔必偉

時間:2018-03-13 03:15:56來源:大公網

  近期,京東對外公布了2017年四季度財報和全年業績報告,指第四季度的淨收入略低於預期,同比增長38.7%,並且指引了第一季度淨收入30-33%的增長(相對符合預期),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利率中值2018年在1-2%之間的指引,看起來比賣方分析師1.8%的預測也是要稍微低一些。

  管理層在業績後的分析師電話會上,稱主要原因是公司希望對第三方物流、技術和海外計劃的積極投資。筆者認為對於第三方物流業務的擴張是有合理性的,這個可以促進京東利用其在最後一公里交付服務和物流系統技術進步方面的優勢,捕捉一些長尾部外的收入。一些賣方分析師認為京東同唯品會和美麗中國的合作產生的潛在優勢,加上與騰訊線上下品牌數據整合方面的深入合作,京東的整體業務增長勢頭預期可以保持。

  筆者對於京東卻有一些憂慮,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京東的收入和GMV(商品交易總額)增速相比對手阿里旗下的天貓而言還是稍有遜色。到目前,京東GMV同比增速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低於天貓。兩者之間的差距有被拉大的趨勢。現在一個比較直接的做大收入/GMV的方法就是國際化和擴展品類。這次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官劉強東在分析師電話會上也提到在美國試點業務的想法。

  在品類方面,3C電子產品和家電依然是京東最重要的兩個品類。其在服裝方面和阿里的競爭目前還沒有看到很明顯的突破。

  其次,從2015年開始,京東通過一系列的戰略合作和多家互聯網巨頭開展合作。從2015年的騰訊到2016年的今日頭條再到2017年的百度、奇虎360。從找朋友的角度,大概除了阿里系的公司外,基本中國叫得出名字的大流量平台都在幫京東導流。這固然對京東的客戶增加、客戶活躍度的提升有非常好的幫助,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向前看,未來外部助力給京東帶來的流量幫助從邊際變化來看可能會有減緩的情況。

  再次,京東的盈利模式還沒有非常清晰。與亞馬遜靠To B的雲服務盈利不同,京東靠To C的零售盈利,其底氣來自於規模持續擴大帶來的規模效應,加上開放平台賣家貢獻不少收入,毛利率持續改善,最終提升盈利能力。但由於短期財務指標的壓力,京東在運費方面的提價包括對Plus用戶的篩選可能對用戶體驗造成傷害。畢竟目前的電商之間的競爭還沒有到完成的時候。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