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經貿磋商有陽光,但也有陰霾。旅歐政治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宋魯鄭表示,客觀而言,中歐經貿層面長期存在一些利益摩擦。比如,近年在電動車等領域,中國實現產業升級,向產業鏈中高端移動,歐洲因此面臨競爭壓力。不過,今年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美國頻繁揮舞關稅大棒,特別是4月2日特朗普簽署所謂「對等關稅」行政令,波及包括歐洲在內的全球。這驅動歐洲向中國轉向,以抵禦特朗普帶來的經濟風險和危機。
宋魯鄭指,從目前中歐經貿領域博弈的情形看,歐洲目前打的「中國牌」更多是一種權宜之計。「歐洲向中國靠攏,暫時看不太出是其內生、自主需求的結果,更多是因為美國這個第三方因素。今年中歐建交50周年契機下,雙方聯結可否更加緊密,還有待觀察。」\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