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深圳,荔枝離開果園樹上的枝頭兩小時內要進入低溫車間保鮮。圖為果農在採摘荔枝。/受訪者供圖
隨着電視劇《長安的荔枝》的熱播,與荔枝有關的一切都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在深圳南山區西麗果場的荔枝林裏,果農彭叔輕旋果柄,一顆紅綠相間的荔枝應聲落入竹簍。六百年前,同樣的荔枝或許也曾被小心地裝進紅漆竹籃,而後日夜兼程,奔赴長安,只為博妃子一笑。曾經需要「一騎紅塵」才能傳遞的珍貴美味,如今只需在手機上「一鍵下單」,便能「荔」秒達。
作為全國首個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的荔枝產品,今年夏天南山荔枝開啟了一場「甜蜜盛宴」。據悉,今年全區荔枝產量預計達5000噸,在科技及高效產銷鏈加持下,這些荔枝可以快速送往全國各地及海外地區。/大公報記者 石華
深圳南山區,三面臨海,一面靠山。在獨特的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下,這裏誕生了中國首個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荔枝產品──南山荔枝。
如今,在寸土寸金的南山區,荔枝的種植面積達到2.25萬畝。西麗果場科研部曾亞妮介紹,只有在南山區域種植的妃子笑、糯米糍、桂味這三個品種,且符合南山荔枝產品標準並獲得授權後才能冠名「南山荔枝」,其他區域的荔枝無法模仿。「西麗果場作為深圳最大的荔枝生產基地,擁有牛成村、月亮灣公園、荔林公園三大基地,管養荔枝樹2萬多株,最老的樹齡高達600多年。」
150餘架次專線 24小時內飛抵海外
目前,南山荔枝可以快速送往全國各地及海外地區。在南山荔枝各個主產區及銷售點,順豐準備了專門的攬收點,並增加150餘架次的航空專線,同時針對新加坡等海外國家開通「極速達」服務,提供南山荔枝產銷發運全流程服務,確保即買即發,最快24小時就能抵達海外消費者餐桌。
「古代跑死馬,如今『荔』秒達!」西麗果場工作人員的一句感慨,道盡了科技給荔枝運輸帶來的變革。
「今年的荔枝好甜,明年的這個時候希望我在英國也能吃到。」即將赴英留學的陳同學告訴記者,從爺爺定居深圳開始,到他已經是第三代,對他而言,這小小荔枝不僅留住了鄉愁,也留存了成長的印記。
全程冷鏈溫控 保持荔枝新鮮
西麗果場始建於1989年,三十餘年如一日專注於荔枝種植技術的突破與創新。從改良荔枝口感到提升產量,從延長保鮮期到實現標準化生產,果場技術團隊讓傳統果園煥發出科技賦能的生機。
曾亞妮介紹,南山果農在賡續傳統農耕智慧的基礎上,持續推進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西麗果場與華南農業大學合作開展的「荔枝高效生產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及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這是深圳市參與獲得的第一項農業領域的國家科技大獎。
這項技術通過精準控制樹體營養分配,顯著提升了糯米糍、桂味等品種的開花結果能力。如今,這項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西麗果場及周邊產區,不僅簡化了傳統栽培流程,更通過減少化學藥劑使用,讓荔枝生產更加符合綠色生態標準。
為解決荔枝保鮮這一世界性難題,果場構建了從枝頭到餐桌的全程冷鏈體系。採摘環節嚴格把控時間窗口,要求果實必須在離枝後兩小時內進入低溫車間。通過0℃冰水快速降溫至10℃左右,配合特製泡沫箱與冰袋的組合包裝,荔枝在運輸途中始終處於恆溫環境。這保鮮方案使荔枝貨架期大幅延長,讓新鮮荔枝得以跨越千里端上消費者餐桌。
當前,西麗果場技術團隊與相關部門合作,正聚焦三大研究方向:通過監測荔枝營養風味指標優化施肥方案,探究老樹根系與枝葉生長的內在關聯,以及研究碎枝覆蓋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響。這些持續的技術革新,正在將深圳南山荔枝打造成為現代農業科技與生態理念融合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