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M+「廣東摩登」多元視角回溯粵港藝術

時間:2025-07-04 05:02:03來源:大公报

  左圖:觀眾參觀「廣東摩登」展覽現場。/大公報記者顏琨攝;中圖:黃新波作品《碼頭》。右圖:高劍父作品《雨中飛行》。

  日前,「廣東摩登:藝術與視覺文化,1900至1970年代」(下稱「廣東摩登」)特別展覽在M+面向公眾開放。今次展覽聚焦於1900至1970年代,以多元視角探討在廣東和香港兩地藝術家的創作故事。

  20世紀初,廣東藝術家突破傳統繪畫的文人趣味,嶺南畫派的開創者們不僅僅是畫家,更是革命家。師從趙少昂、關山月等嶺南畫派代表人物,畫家司徒乃鍾表示,愛國是嶺南畫派的精神之一。「嶺南畫派的祖師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都是同盟會的會員,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想要給高劍父一個官職,但被他拒絕,轉頭就投身於嶺南畫派的推廣。」/大公報記者 顏 琨

  在20世紀,廣州與香港皆是港口城市,不少藝術家留學日本,接受新思想的洗禮,參加革命運動,今次展覽聚焦既是革命者又是畫家的代表人物。M+水墨藝術副策展人楊浚承提到嶺南畫派代表人物之一高劍父,他亦是同盟會的成員之一,為革命而奔走。隨着辛亥革命的勝利,他拒絕官職,而是專心發展嶺南畫派。今次展覽展出了高劍父的作品《雨中飛行》《深山聞夜猿》等作品,展現嶺南畫派的獨特風格。

  被問及展覽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創作故事,楊浚承表示,「高劍父前往日本留學,還曾在30年代前往印度與詩人泰戈爾見面。這一次展覽中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作品,是由泰戈爾的學生為高劍父繪製一幅自畫像。這幅作品用了西方的墨和中國的墨進行融合,去體現當時『亞洲一體化』的思想。」

  逾200人參與《如此江山》重繪

  為呼應「廣東摩登」,M+籌備了由藝術家戴光郁構思的參與式行為與裝置作品《如此江山》,逾200位藝術家與藝術系學生重繪傅抱石和關山月創作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畫家司徒乃鍾是今次參與《如此江山》重繪的眾多藝術家中最為特別的一位。直到今天,司徒乃鍾仍記得老師關山月到訪多倫多時,特意抽出一天時間去看他的畫展。跟着關山月學畫多年,今次能參與重繪老師的作品很是難得。嶺南畫派對於司徒乃鍾而言是很深的牽絆。「很多人是從書本上了解嶺南畫派,而我是身在其中,從小跟着這些大師,他們在我心裏一直是立體的感覺。」

  為了將嶺南畫派發揚光大,在教育學生方面,趙少昂等藝術家願意為貧困的學生免去學費。「我的老師們都是很君子的非常好的人,是標準的藝術家,我感覺我很幸運,在與他們學習的過程中,我學的是他們的精神。」

  繪畫是司徒乃鍾最鍾愛的事,從小到大從未停過,他的創作風格也非常多變。如今,司徒乃鍾仍保持着畫畫的習慣。在位於廣州的工作室內,他完成了不少大尺寸作品。「我從15年前就有意識的去畫大畫,現在大畫在香港很少見。我畫大畫並不是為了利益,而是想要留給香港。如果未來有人提出香港地方很小畫家的作品都是很小幅的,希望會有人可以替我提出反對。」

  展訊

  「廣東摩登:藝術與視覺文化,1900至1970年代」

  日期 即日起至10月5日

  地點 M+地下大堂

  費用 即日起至7月13日成人門票240元,特惠門票120元

  7月15日起M+推出全新單一票價入場門票,成人門票190元,特惠門票100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