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人幣國際化 換錨走向建錨/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 程實

時間:2018-01-17 03:15:54來源:大公網

  圖:俄羅斯是中國主要石油進口國之一,是石油人民幣體系最理想破局對象,圖為俄羅斯石油公司

  「審度時宜,慮定而動,天下無不可為之事。」2017年12月美聯儲加息至今,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累積升值逾1400個基點。當前的匯率點位已反彈至2016年5月水準,完全消除了2016年下半年貶值心魔造成的衝擊影響。這一強勢表現,不僅表明人民幣匯率經受住了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嚴峻考驗,也標誌着「811匯改」兩年多後,人民幣的「錨貨幣」已經從美元平穩切換為一籃子貨幣。

  展望2018年,立足於匯率的長期穩定,人民幣國際化有望從「換錨」階段走向「建錨」階段,通過構建石油人民幣體系等戰略舉措,進一步向國際貨幣體系的「錨貨幣」演化。

  在當今國際社會,對於相對信用始終處在動態變化中的主權貨幣,其信用的奠定往往先借助黃金、美元等其他「錨貨幣」。例如,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雙層錨定結構,寫就了美元主導全球的序章。與之對應,一國主權貨幣的國際化則意味着建立自身「錨」。當自身經濟實力和貨幣認可度尚不足以「建錨」時,可以通過漸進的方式,先完成「脫錨」並切換到「過渡錨」,最終待經濟和貨幣影響力進一步上升後,逐步建立自身錨。

  從歷史上看,充當過主導貨幣的英鎊和美元至少在自身成為「錨」之前都曾借力於黃金。當前,在各國貨幣與事實上的「金本位」脫鈎逾四十年之際,人民幣國際化通過黃金來獲得先期信用缺乏可行性,而要想部分替代既有國際貨幣(美元)則又需要先擺脫影子貨幣的身份,即「脫錨」尋求新坐標。所以,「換錨」參考一籃子貨幣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中間過渡環節。

  積極參與石油結算計價

  從「換錨」走向「建錨」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之勢。回顧「811匯改」以來的一系列改革,由過去被動釘住美元帶來的貶值壓力得到了釋放,當前人民幣有效匯率校準在了相對均衡的位置。不管是從日間調節還是隔夜釘住的角度,現行匯率形成機制已更多偏向一籃子貨幣,表明人民幣開始與美元脫鈎,以一籃子貨幣構建了「過渡錨」。

  但值得注意的是,參考一籃子貨幣也只是完成了「脫錨」後第一步,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趨勢還需建立更多基於國內基本面、兼顧全球責任的自身錨。因此,切勿由於過分顧慮網路外部性而忽略自身貨幣勢能上升的事實,逐步過渡到以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為錨。展望2018年,在匯率保持長期穩定的基礎上,人民幣國際化需要把握重要的窗口機遇期,在原有「錨貨幣」因為信用機制和經濟前景遭遇挑戰的情況下,積極回應全球尋找計價和儲備替代貨幣的現實需求,避免出現人民幣結算與計價、儲備相背離的跛足局面。

  石油人民幣是從「換錨」轉向「建錨」的解題之鑰。當前,多元化漲潮、全球復甦「換擋提速」、石油價格的相對低位形成合力,為人民幣參與未來全球石油結算和計價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契機。石油人民幣體系的起點是利用進口管道推動人民幣的流出,通過多雙邊貿易,尤其是中國進口帶動人民幣走出國門,參與全球石油結算和計價。回流機制建設着力於解決海外居民和企業持有人民幣之後如何使用的問題,貿易與金融回流是否暢通影響石油人民幣體系的可持續性。

  放眼全球,沙特、俄羅斯、伊拉克三國位列全球原油出口國前三甲,中國對其進口量也超過總進口的1/3,是石油人民幣流出最理想的破局對象。俄羅斯、伊朗、沙特三國對華均有逆差(或略有順差),且其外匯儲備遠高於其他石油出口國,貿易與金融都可以成為石油人民幣回流的主要途徑。

  綜合來看,以沙特和俄羅斯兩國為支點,石油人民幣體系將產生溢出效應,帶動更多海外企業在出口中收取人民幣,並逐步提高跨境持有和儲備人民幣的意願。基於此,人民幣國際化有望借力於由點及面的大宗商品結算、計價實現跨越式發展,推進由「換錨」向「建錨」的轉變,使人民幣向國際「錨貨幣」進一步演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