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港生貴州行 領略發展與生態和諧交響

時間:2025-08-14 05:02:42來源:大公报

  圖:「山河韻.中華行─跟着大文看祖國」貴州遊學團港生在貴州「中國天眼」FAST觀景台合影。

  【大公報訊】7月14日至18日,來自6所大學及中學的22位香港師生組成的「山河韻.中華行─跟着大文看祖國」貴州遊學團深入黔南大地,走訪了貴州貴陽、黔南州、荔波縣等地。本次活動以「觀天、探地、民俗體驗」為主題,串聯國之重器、地質奇觀與民族瑰寶,旨在深化港澳青少年對祖國科技成就與多元文化的認同,領略貴州發展與生態的和諧交響。

  遊學團第一站來到了貴陽文化地標甲秀樓,這座始建於明代的古建築矗立於南明河上,同學們跟隨導遊講解,體驗「科甲挺秀」風水文化,了解貴陽歷史脈絡。隨後遊學團前往青雲市集,聖言中學黃子謙同學說:「我們喜歡去小吃攤品嘗美食,而貴陽恰好有許多熱鬧的小吃街,讓人回味無窮。」

  第二站中國天眼景區的探秘之旅也令學子心潮澎湃。「中國天眼」的全名叫做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它從構想到落地,是自然與科技的相輔相成,也是南仁東先生及其團隊的不畏艱難才造就了這座世界級的射電望遠鏡。香港理工大學的翁國樺同學表示:「當我了解到每塊天眼反射板是由多個小孔組成,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透光與透水,使天眼下的原有植被得以保留,避免對生態造成影響時,我才知道『發展和生態』並非矛盾的概念,而是能夠共存的。」

  貴州行第三站是平塘天坑群。在專業教練的帶領下,頭戴探燈的同學們沿繩降入百米地心,穿行於地下暗河。迦密柏雨中學的茅韻同學說:「原本只是在課本或圖片上看到喀斯特地貌,這次竟然可以親自走進洞穴近距離觀察其形成過程,這種實地體驗非常難得。」

  深入瑤寨 試做紮染工藝品

  前往第四站的途中,遊學團還經過了平塘特大橋觀景台,學生們俯瞰「萬橋飛架變通途」的壯景。來到瑤山古寨的靛染工坊,同學們亦有機會親身試做紮染工藝品,隨後深入瑤寨,體會少數民族的風情與文化。迦密柏雨中學的沈樂恩同學表示:「瑤族朋友非常友善,是很有耐心地向我們介紹自己的文化特色,讓我感受到強烈的文化魅力與人情溫度。」

  遊學團第五站是有「世界自然遺產地」之稱的小七孔景區。景區內的翡翠世界令學子沉醉。迦密柏雨中學林宗屹同學表示:「從奔流而下的水勢到瀑布的聲音與氣勢,都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視覺與感官衝擊,讓我從不同角度認識貴州的自然與人文之美。」行程結束前,遊學團的最後一站來到了青岩古鎮。同學在此間爬古長城,品嘗特色小吃。

  本次「山河韻.中華行─跟着大文看祖國」貴州行,不僅是一次科技與自然的探索,更是一場多元文化的深度對話。學生們紛紛表示,此行極大地開闊了視野,在感受大國重器震撼的同時,更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認同。他們期待未來繼續探索祖國壯麗山河,將貴州的科技之光、山水之韻傳遞給更多香港青年。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