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代表團在今年的矽谷國際發明節表現出色,奪得二十七金和八個特別大獎,刷新歷屆最佳成績。
香港創科揚威國際!香港代表團在本屆矽谷國際發明節勇奪佳績,榮獲27面金牌及8個特別大獎,包括IFIA大獎及WIPO大獎,更憑香港大學的發明獲得全場最高榮譽大獎,刷新歷屆最佳成績。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熱烈祝賀香港代表團,指香港團隊的卓越表現,再次印證了香港在科研領域的雄厚實力和無限潛力,亦肯定了本地人才輩出的優勢。他表示,特區政府會持續投入資源支持科研發展,推動更多「香港發明」走向世界。\大公報記者 程進
本港多間高等院校與機構參加今年的矽谷國際發明節。其中,香港大學先進生物醫學儀器中心研發的新一代PCR技術,憑藉核酸多重檢測方法,在癌症及感染病篩檢領域取得研發突破,榮獲發明節的全場最高榮譽大獎。孫東表示,該技術未來有望為社區帶來具成本效益和準確的檢測方案,惠及普羅大眾。
嶺大奪14獎冠絕全港
首次參加矽谷國際發明節的嶺南大學科創團隊,奪得14個獎項包括8個金獎、5個銀獎及1個特別獎,涵蓋與人工智能、智能製造及智能交通等參展項目,成為香港獲得最多獎項及金獎的高等院校。親自率隊參與本屆發明節的嶺大校長秦泗釗表示,對於取得驕人成績深感欣喜。他認為,嶺大首次參展便囊括多個獎項,反映該校學者的高質量研究成果獲得國際認可,並展現大學在知識及技術轉移方面的實力。這項佳績是繼該校於《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在可持續發展目標「SDG 4:優質教育」獲評全球第一後的又一項重要里程碑,進一步肯定嶺大在科研創新及國際舞台上的競爭力。秦泗釗強調,嶺大會致力發展成為數字時代領先的文理融合研究型大學,全力支持校內研究人員追求科研創新及突破。未來將繼續推動「產學研」協作,發揮大學對社會的正面影響力。
第二次參加發明節的香港城市大學亦大豐收,在9個參展的創新項目榮獲12個獎項,包括7項金獎、2項銀獎及3項特別獎,涵蓋醫療保健、可持續發展、可再生能源和生物醫學等領域。城大表示,祝賀所有獲獎研究人員,為他們在國際間推進科學和技術發展的傑出成就感到驕傲。該校會繼續營造創新創業及國際化學術及研究環境,鼓勵研究人員開發創新的解決方案,應對全球挑戰。
同樣首次參加發明節的香港浸會大學,在4個初創企業及科研項目共榮獲4個獎項,包括2個金獎、2個銀獎,涵蓋生物科技與人工智能健康平台。浸大表示,今次奪得的佳績彰顯在創新及轉化研究方面的成就和貢獻。
全球逾30國家及地區參展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亦是首次參加矽谷國際發明節,奪得4面金牌及3面銀牌。其中,PAPEL+:防水、防油、斥菌紙包裝塗層,被評為具潛力提升人類生活的創新發明。NAMI董事局主席鄭淑嫻教授表示:「NAMI在2025年矽谷國際發明節的佳績,印證我們成功將先進材料研究轉化為具影響力的創新技術。這些獎項是團隊合作及專業實力的最佳見證。」她補充:「國際獎項不僅是對技術創新的肯定,更是推動香港科研走向全球的重要里程碑。在業界的持續支持下,NAMI將加快獲獎技術的商品化及全球推廣步伐,繼續推動創科、可持續性及卓越的科研項目。」
今年矽谷國際發明節於8月8日至10日在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會議中心舉行,共展出超過30個國家及地區的發明,致力推廣世界各地的尖端科技,並為發明家提供難得的機會將發明商業化,並開拓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