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大公報記者馬曉芳攝
【大公報訊】記者馬曉芳北京報道: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一眾電影行業從業者代表圍繞「推動電影高質量發展 豐富人民精神生活」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內地電影《南京照相館》導演申奧在發布會表示,年輕一代電影人背負着將中國電影推到世界、推向海外的使命,要在出海過程中「向荷里活經典的商業片學習,和它競爭」。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嘗試出海。申奧說,中國具有非常廣闊的電影市場,「但是我們這一代的電影人也背負着將中國電影推到世界、推向海外的使命。」他認為,中國電影要急速完成的是從「中國符號」到「中國精神」的升級,要避免中國元素的堆砌,去展示中國文化內核和中國精神。在跟世界銜接的時候要注意,中國除了已經立住腳跟的武俠片、動作片、古裝片以外,還應該拓展多類型的影片,比如懸疑片、青春片、科幻片、愛情片等。他去年在海外拍攝了一部叫做《用武之地》的電影,也將在今年上映,大量籌備工作、拍攝工作都是在海外進行的,「我們跟外國團隊的配合十分默契,也從彼此身上學習了大量的製作經驗,我也致力於將這部電影製作成一部優良的作品推向海外。同時向荷里活經典的商業片學習,和它競爭。」
申奧還談到微短劇具有輕量化、觀看環境不受限制、更新和迭代比較快等優勢,但是電影的優勢是篇幅、沉浸感,「觀眾對於內容的追求是持續不變的,對一個邏輯完整的故事,對一個深刻的主題和輸出的正向價值觀,需求是持續不變的。」他指出,微短劇跟電影不光是競爭關係,它們中間存在很強的互補關係,「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微短劇一定會去學習電影優良的製作,電影也會向微短劇借鑒敘事節奏快、情節跌宕起伏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