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十五運會競體項目獎牌會徽面沒有文字信息。\受訪者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敖敏輝廣州報道:設計工作並不是「閉門造車」,創作團隊進行了多輪「頭腦風暴」,亦深入粵港澳多地走訪調研。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獎牌總設計師林鴻勝表示,粵港澳地域文化特色鮮明,大灣區作為「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載體,設計中必須凸顯「一國」的根基與內核。團隊曾就此反覆研討,比如有人提議直接融入國旗、國徽元素,但因與獎牌整體風格不太協調,且難以與會徽「三色花」形成呼應,最終只能作罷。後來,通過反覆交流、提煉與碰撞,牡丹花成為團隊共識中承載「一國」底蘊的最佳符號。
接納全運得獎選手建議
會徽和吉祥物是獎牌設計中必須考慮的視覺元素,但涉及具體的元素遴選、創意增減、內容精簡等方面,則有必要廣納眾議。走訪中,一位曾獲全運會獎牌的內地運動員與團隊交流時直言:大家都知道它是獎牌,為什麼還要反覆用文字告訴運動員「它是一枚獎牌」,建議會徽面刪去冗餘的文字信息。
林鴻勝聽言,心中為之一振,這正與團隊的想法不謀而合:要盡量呈現粵港澳特色文化和風物,又確保獎牌信息不過於混雜,不如增加圖案形態,減少文字信息。「我們有計劃優化會徽面文字信息,但徹底不用,卻沒想過。這位運動員的建議被採納,最終也得到組委會首肯。」林鴻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