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港科企研基孔熱快測劑 料數周後面世

時間:2025-08-11 05:01:29來源:大公报

  圖:自從本港出現基孔肯雅熱輸入病例後,不少地區及屋苑都加強滅蚊工作。

  本港今年暫時錄得五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及一宗可能個案,衞生署署長林文健昨日表示,香港出現的基孔肯雅熱病毒屬「中非型」,特點是基因突變多,傳播速度快,預期輸入個案風險將持續增加,不排除出現局部本地傳播。衞生署嚴陣以待,公立醫院正在引入測試,提升核酸檢測量;署方並已聯絡私營檢測業界,嚴峻時期幫忙應付檢測需要。

  全球現時未有準確的基孔肯雅熱快速檢測,有本港生物科技公司負責人昨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透露,研發快速測試劑試驗已進入最後階段,預期最快數星期後面世,可以供應診所及醫院,透過「篤手指」驗血,最快10分鐘有檢測結果,能幫助及早找出疑似患者。

  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資料顯示,基孔肯雅熱已在全球超過119個國家出現本土傳播,今年已有16個國家或地區出現本地傳播,影響逾24萬人,當中包括港人熱門旅遊景點。本港今年截至昨日下午5時,累計錄得五宗輸入個案,另有一宗可能個案。

  公院引入核酸測試 提高效率

  衞生署署長林文健表示,基孔肯雅熱感染個案,以東、中、西非型的病毒基因為主,香港屬於「中非型」,基因突變較多,傳播速度較登革熱快四倍。全球變暖導致蚊媒由熱帶或亞熱帶地方向溫帶擴展,加上旅遊頻繁,若周邊地區持續出現感染個案,香港的輸入個案將會持續增加,若然防蚊措施做不好,不排除造成局部本地傳播。

  現時本港在各個口岸有向旅客進行體溫篩查,林文健指出,基孔肯雅熱潛伏期長達12天,患者若過關時仍處於潛伏期,可能沒有發燒,抵港後才病發,所以單靠在口岸把關並不足夠,須向旅客作出更多宣傳教育,呼籲旅客入境後繼續留意身體狀況。

  基孔肯雅熱主要透過蚊叮傳播,現時透過核酸測試確認患者是否確診。核酸檢測方法是先抽血、將樣本送往化驗所,一般四小時有檢測結果,並在一日內通知。林文健表示,衞生署轄下的公共衞生化驗所已提升檢測能力,每天可處理數以百計的樣本;衞生署亦與醫院管理局合作,提升試劑儲存量,目前有足夠儲備,以及在公立醫院引入測試,令檢測更快。衞生署並計劃聯絡不同的服務提供者,以備一旦個案大量增加,出現嚴峻時期,可以隨時準備幫忙。

  「篤手指」取血 10分鐘有結果

  全球現時未有準確的基孔肯雅熱快速檢測。本港的生物科技公司「相達生物科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招彥燾接受《大公報》專訪時透露,正在研發基孔肯雅熱快速測試劑,大致完成抗體及抗原測試,形容距離研發成功已經進入最後階段,預期快測試劑最快數個星期內面世。

  招彥燾指出,核酸測試與快測的分別,核酸測試的優點是更加準確,但需要抽取五毫升血液量,不可以「篤手指」驗血,運輸及等候化驗結果要四小時,若面對大量懷疑個案,未能夠最快得出結果;快測則可以透過「篤手指」驗血,簡單又方便,約10分鐘有結果,方便醫院及診所應用,迅速處理大量懷疑個案,及早找出患者。

  全球首宗的基孔肯雅熱病例,早於1952年在非洲坦桑尼亞被發現,早期主要在非洲零星爆發,直至2005年後病毒出現突變,傳播效率提高,導致疫情在全球大規模擴散,目前沒有特定的抗病毒藥物,治療方法主要是紓緩症狀,包括使用退燒藥、止痛藥和補充體液。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