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STEM教育的挑戰

時間:2017-12-08 03:15:52來源:大公網

  STEM教育近年迅速發展,自教育局於2016年發表報告,公布落實推行STEM教育,並發放一筆性撥款協助中小學實施,STEM教育的熱潮更是勢不可擋。標榜推行STEM教育的公司紛紛成立,科技雜誌及大眾傳媒亦新增STEM欄目,可見STEM為商界帶來無限機遇。在政府、學校、學生、家長及商界各方面的鼎力支持下,STEM教育自然發展迅速。

  宏觀而言,STEM教育其實就是科學教育。西方國家的科學水平一向領先全球,可惜最近20年間,美國學生的數理水平持續下跌,令當地的教育家十分憂慮,因此STEM教育的推展,其中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數理水平,以重躋世界前例。與此同時,科技創新帶來社會競爭力的巨大改變,科學教育要追上科技發展,才能應付將來社會的需要。

  2003年,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提出「科教興國」,把科學教育提升至國家層面,成為國策,與STEM教育的推動如出一轍。科學教育存在至今已有數百年,到底今天的科學教育起了什麼變化呢?

  加入科技及工程元素

  最明顯的改變,是現時帶來社會進步的是科技及工程,特別是數碼科技,而非傳統的物理、化學及生物。所以實踐STEM教育的第一步,是加入科技及工程元素,例如於教學中加入很多3D打印、機械人等DIY動手做的課程設計。更重要的是,今天科學教育的目標,是培育學生的創意,解難、分析、協作、溝通等21世紀能力。以解難能力為例,單一學科知識只能解決書本中的問題,要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需要跨學科知識,甚至學科以外的知識。此外,學生必須充分掌握數據分析,邏輯,編程等運算思維能力,利用電腦協助解難。所以STEM教育的核心,須注入新科技元素,並擺脫單向知識傳授及應付考試的學習模式。

  教育從來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行業,課程更新一般需要十數年。即使更新了,十數年後亦有可能與當時的社會需要脫節。正是這個原因,像芬蘭般重視創意產業的國家,着手把課程改變為主題式學習(Phenomenon-based Learning),即是以跨學科及解決現實世界問題為基礎,培養學生各種21世紀能力,應付這急速改變的世界。這將會根本地改變各種教學設計及內容,是教育界的最大挑戰。

  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

鄭弼亮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