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學生大使隨着丁新豹於泉州實地考察
來自本港15間中學的30位學生參加饒宗頤文化館推出的「中華文化.新世界」計劃,今年暑假以「絲路行者」學生大使的身份出發往廣州和泉州兩大海上絲路城市考察歷史遺跡。
廣州、泉州及香港對海上絲路不同時期的發展皆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次考察對學生認識古絲綢之路的歷史別具意義,亦有助他們了解中國的現代發展。
在香港歷史學者兼本計劃顧問丁新豹的帶領下,學生大使先後考察廣州、泉州多個絲路要點,如黃埔古港、十三行博物館、懷聖寺、清淨寺、伊斯蘭教陳列館等。而考察中國現存最早期的清真寺——懷聖寺及清淨寺、著名佛教寺院——開元寺、泉州歷史最悠久及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陳埭丁氏祠堂、世界僅存的摩尼教寺院遺址——草庵摩尼教寺等,最讓學生大使難忘,令他們真切感受絲路繁盛時期多元宗教及文化的融和。而十三行博物館所展示的大量文獻與珍貴的文物,令同學更深入了解廣州作為當時唯一通商貿易口岸從輝煌到終結的景況及十三行在海上絲路貿易上的重要角色。
丁新豹表示:「同學們在考察前的預備工作相當充足,態度認真,更重要的是他們能把考察地點中古代海上絲路的歷史與現代發展接軌,演活了考察的內容,這一點是十分難得。」
有同學表示,實地考察了絲綢之路的歷史遺址及文物資料,再結合出發前搜集的資料,讓他們更實在地了解到絲路不同文化及宗教相互的交流及包容。
而內地的歷史底蘊與現代發展程度也令他們十分驚訝,大大改變了他們原本對中國發展的看法。
各組學生大使稍後將把考察過程及學習成果一一整理並出版,與本港市民及學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