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學子來到大足石刻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大公報實習記者吳政鉉攝;右圖:學子體驗短劇製作。\大公報實習記者馬見穎攝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劉秋語、馬見穎、溫文雅、劉啟明重慶報道:在新質生產力驅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浪潮中,短劇以「短而精」的內容形態成為文化傳播新載體。日前,參加「重慶行」的香港傳媒學子走進重慶麥芽傳媒有限公司,實地參觀公司運營場景,與負責人了解行業動態,沉浸式體驗短劇製作全流程,深入探索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態勢。
重慶麥芽傳媒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內容創作和科技創新為驅動的綜合型數字文化科技公司,業務範圍涵蓋微短劇創作、MCN內容生產、數字行銷服務和品牌孵化等領域。
參觀過程中,麥芽傳媒向學子們展示了短劇製作技術與創新模式,展現數字技術驅動下新質生產力對文化產業的賦能。短劇正撕下「短平快」的舊標籤,巧妙地利用自身易於傳播、製作成本較低及資訊含量集中等特點,重新塑造出「微而不弱、短而不淺、劇有品質」的創作理念。香港學子們對內地數字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感到驚嘆,陳詩琪表示:「這次參訪讓我深刻體會到數字技術不僅是工具,更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催化劑。短劇在現代文化、傳統文化與新型技術業態上的探索與融合,為我們重新審視網絡文化提供寶貴的借鑒。」
在麥芽傳媒的工作間中,學子見到有工作人員的電腦上正在對海外微短劇進行後期製作。麥芽傳媒公共事務總監唐會餘在採訪中提到,用短劇講好中國故事,關鍵在於體現普世價值,尊重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表達。他提到,以中國美食為題材的短劇《The Missing Master Chef》(《消失的廚神》)成功打入海外市場,向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觀眾展示川菜等中國傳統美食文化。
唐會餘還提到,公司此前已與香港的影視製作團隊開展合作,將兩地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定製劇中,實現市場與文化的雙贏。未來,公司希望進一步加強與香港在劇情方向和題材共創等領域的合作,推出具有跨地域特色的產品。香港的國際化視野與內地的數字技術優勢相結合,必將碰撞出更多火花,為中華文化的傳播開闢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