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17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內地企業帶來大批智能製造領域的解決方案。圖為工業機器人以敲擊樂形式「演奏」流行歌曲《See You Again》,引來大批觀眾\中新社圖片
開放改革後,內地的經濟奇跡,主要靠廉價勞動力,但在過去幾十年,我國人口老化,預期2050年,內地30%人口會是60歲以上的老人,勞動人口會由2015年的10億,下跌至八億。農民工進入城市幹活,愈來愈少。經濟繁榮,工資水漲船高,增長速度快過經濟增長速度,令生產成本上升。許多外來投資撤出,搬到印度、越南、緬甸及其他成本低廉的地區。
機械人製汽車省人力成本
此時,中國要「再工業化」。為了改革製造業,政府增加投資、地方政府提供數十億元(人民幣,下同)補貼,為企業購買和製造機械人(內地稱為「機器人」)、走向「自動化」,勢不可擋。富智康已用機械人取代了六萬名勞工。
話雖如此,目前中國的「自動化」和使用機械人的程度,仍遠遜於「機械人先進國」。每一萬名製造業工人中,韓國有478台機械人,日本314台,德國292台,中國只有36台。
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呼籲:要進行機器人革命,提高製造業的質量。其中,最適用機械人的,莫過於汽車製造業。使用機械人製造汽車,不僅可節省人力成本,更可製造出質量足以媲美歐美的汽車。事實上,日本和韓國早已這樣做,在世界汽車市場分了一杯羹。
根據國際機械人聯合會的數據,2013年,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械人買家,該年購入數量佔全球20%左右。到2018年,中國購入的機械人數量,將是全球的三分一。可是,中國更宏遠的目標是:成為用工業、農業及其他機械人的全球最大生產商。美國的機械人行業專家認為,要達至此一目標,可能(或至少)需時十年,並且要龐大投資,研發相關技術。
過去幾年,國家已投入數以十億元計的資金,務求打造成機械人王國。投資的龐大,不是日本、德國等「機械人先進國」可比。
美國更遠遠落後。有企業家呼籲特朗普政府:提供1000億美元研發機械人技術,否則遲早被中國拋離。他日,縱使美國工業回流美國,生產的物品卻是中國機械人製造的,就等於現時許多內地工廠生產的物品,都是用買回來的機械人製造一樣!
內地機械人有望媲美德日
目前,我國的機械人技術仍然落後於美國、日本和德國。例如醫學手術機械人、「協作機械人」,以及從事精細工序的小巧機器,都是美國發明的,內地要向美國購買入口,無法自行製造。東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高級研究員指出,無論質量、安全和設計標準,中國許多機械人都水平甚差,遠離國際標準。中國有百多家機械人製造商,但只有一半左右可持續經營。
早在2013年,中國已成立「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協同機械人的生產、學習、研究和應用。去年六月,內地十大機械人製造商,由隸屬中國科學院的新松機械人生產公司牽頭,成立聯盟,提升質素及產量。
目標是:五年內,將工業機械人的產量增加三倍,至年產10萬台。此外,要在五至十年內,內地製造的工業機械人,質量和技術水平,可以媲美德國和日本。 撰文: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