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候選人入閘之後,已經形成了二打一的格局,曾俊華和胡國興形成一條陣線,由反對派撐腰,林鄭則獲得了多數建制派的支持,準備比拼政綱,爭取更多市民的了解和支持。第二階段選舉的性質,其實是雙方面爭取民意支持的一場較量。但必須高度注意的是,公民黨以及戴耀廷的「全民投票」都隱含着巨大的政治意圖,絕不能讓其陰謀得逞。
否決梁國雄是有意為之
戴耀廷牽頭舉辦「2017特首選舉民間全民投票」,並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和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執行有關投票。形勢的發展,充分說明了戴耀廷是公民黨的同黨,他們合作相當純熟,公民黨扮演了「全民投票」的動員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公民黨首先作了政治動員,努力朝着戴耀廷宣稱「一百萬市民參與投票」的目標前進。
戴耀廷還使出了蠱惑的招數,二月中旬宣稱移動的網站有泄密的風險,為了保障民間提名者票的隱私權,中間停了「公民提名」一個多星期,實行了急剎車,原來,這不過是一個藉口,目的是不讓梁國雄擔任候選人。「造瓜」(否決)梁國雄之後,戴耀廷和公民黨主席就不再提手機網絡公民提名會有泄密的風險了,他們可以用手機繼續舉行「全民投票」了。
公民黨主席梁家傑,立即聲稱宣傳動員反對派是「應有之義」,並指「當下『泛民』選委表明民間投票的民意是重要參考指標」,但不是唯一的指標,還有其他的指標:就是公民黨和戴耀廷控制得住的民意調查。如果有任何人所取得的「全民投票」高過曾俊華的得票,這個「全民投票」的結果就當不得準,他們以用民意調查的第一名作為支持的對象。換句話說,這是公民黨完全控制得了結果的「全民投票」。五年前的行政長官選舉,公民黨已經把這個遊戲玩得滾瓜爛熟了。「佔中」的「公民投票」,是否接納政府的方案,也是採取這種可以操縱的方式。
一句話,反對派任何「全民投票」都是輸打贏要的,輸了就拒不承認,贏了就說是「全民投票」的結果。
梁家傑還有一個如意算盤,就是嚇唬其他反對派,一定要捆綁起來,按照公民黨和戴耀廷指引的方向投票,威脅說:如果曾俊華不是獲得最高票,反對派就會吃苦頭,被選民拋棄。如果曾俊華獲得了最高票,那麼,下一屆的行政長官選舉,反對派在選舉委員會就不只獲得三百票,還會獲得五百票,在和其他商界的票加起來,就一定會超過六○一,可以決定什麼人做行政長官了。真的嗎?恐怕梁家傑自己也不相信。
梁家傑這種說法,可以說是打倒昨日的我。他對於政府提出的一人一票選舉方案,說過「完全不能接納,更加不能袋住先,如果接受了,就會袋一世」,「目標是為了爭取真普選」,所以二○一五年否決了普選方案。現在,梁家傑和公民黨要帶領反對派全力擁護小圈子選舉,還說下一屆還要參加小圈子選舉,爭取到反對派有五百票,就可以選出自己的行政長官了。這是立場的大倒退,也是對自己的政治理念的大出賣。
這說明什麼?這些說明了梁家傑和公民黨不外是外國勢力的一隻棋子,背後的外國勢力說要他們支持曾俊華,他們就要全力玩殘梁國雄,一票也不能給予與他們相同政治理念的人,反而去支持建制派候選人曾俊華。公民黨還解釋說,曾俊華要贏得行政長官的位置,不能講真話,只能夠講一些建制派也喜歡聽的話,只有這樣,才可以把建制派和反對派票源合起來,才有可能取得選舉的勝利。所以,反對派的選民就不必要「講原則」了。這即是說,曾俊華現在競選時所說的,不能當真,上了台之後,他就要向反對派問責了。
破壞選舉兼瞄準九月補選
梁家傑出來當反對派的大旗手,當然還有一個陰謀,就是要成為反對派的共主。其第一個目標,就是瞄準今年九月份舉行的立法會的補選。新界東和九龍西,可能出現四個議席空缺,現在搞什麼「全民投票」,公民黨全力動員,其實就是要預先收集九月份補選的票源。曾俊華的票數在「全民投票」中票源上升,就是公民黨可以取得九月的補選兩個席位的基礎。
這個「如意算盤」一定不會得逞。原因有三:其一,此計劃已缺乏民間候選人,偏離初衷;其二,參與了便得接受結果,為建制候選人抬轎;其三,堅決與建制派劃清界線,所謂的「在今天特區這個嚴峻局面,堅持爭取真普選」。既然如此和公民黨撕破了臉皮,他們在今年九月的立法會補選中,就一定全力進行卡位戰,切割公民黨的票源。所以,名義上的「全民選舉特首投票」,實際上就是九月份補選的角力,反對派一定鬥得難分難解,更兇狠的罵戰,還在後頭。反對派說,他們連同某些「反對中央的建制派」共擁有四百票。現在的情況,說明他們已經四分五裂了,「全民投票」必定以失敗告終。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