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林鄭施政理念:用「心」同行 從「新」出發/陸劍寶

時間:2017-02-15 03:15:51來源:大公網

  日前,林鄭月娥召開記者招待會,公布初步政綱理念。政綱主要涉及教育資源投入,稅收減免和房屋供應政策。當前社會輿論對林鄭的評價主要集中為「符合特首四點要求」「好打得」「從政經驗足」「務實」「親民」「硬朗」等,這些評價對林鄭參選都有加分。若成功當選,未來五年才是驗證特首是否兌現承諾的關鍵。因此,林鄭解釋政綱內容只是初步框架,隨着競選的推進會不斷完善和具體化;政綱力求落到實處,而不是為競選而設計。由此亦可看出林鄭一貫的務實作風。   

  回歸後,很多惠港政策並沒有落實到惠民,市民對政府措施沒有「感同身受」。如「自由行」由於管治不力而造成民怨;市民輪候上樓時間平均從4.5年增加到4.7年;「一帶一路」離普通市民「有點遠」。由此可見,把民生政策落到實處,其衍生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都會自動得到大範圍的遏制。林鄭在答記者問中表示:希望港人感到幸福和有希望,為實現願景而團結一致尋求共識。過去數星期,傾聽市民心聲,會一步一腳印與港人同行。特首作為香港市民核心價值的代言人,除了施政能力,更為重要的是一切從「惠民」出發。   

  提倡施政五個「新」

  一是,教育新資源。林鄭建議每年增加50億元教育經常性開支,用於穩定教師教席和減低學生壓力。此舉除獲得教育界支持外,最重要的意義在於「重新審視香港的中小學教育」。穩定教師教席有利於為培育香港青少年人格和技能提供良好的基礎;增加中小學生融合教育及特殊教育的支援,有利於為香港未來的創科產業和迎合與內地經濟合作趨勢提供「儲備軍」。改變教育資源的投入方向,其成效應能在七年後落馬洲河套的創新及科技園及與深圳前海、廣州南沙自貿試驗區合作中有所體現。

  二是,稅務新方向。上任後即時實施減稅措施,兩大建議包括實施兩級制的利得稅,減輕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提供額外的稅務扣減,鼓勵研究和開發,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針對梁振英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的逐步取消公積金對沖機制,減稅措施的第一個建議正好與此舉互補。取消公積金對沖,有利於僱員減壓和退休保障;減輕中小企業稅負,有利於僱主節源以增加投資。在發展香港創新及科技產業達成共識的基礎上,現有的數個科技園區及寄予厚望的落馬洲河套地區正加快發展,減稅措施的第二個建議,有利於降低香港科技企業的創新創業門檻。為配合科創企業稅收減免制度,可適當增加中小科創企業的研發補貼。

  三是,置業新希望。全面檢視土地供應,包括在維港以外填海、舊區重建;同時重新建立置業階梯,包括增加「綠置居」供應,在居屋之上構建中產家庭可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香港民生的核心問題就是房屋問題,一些專業人士評論填海、舊區重建,新意不足,但是在增加土地供應方面,這已經是當前香港在郊野公園、棕地、農地、丁屋等問題纏繞下的最優選擇了。面對深圳應對土地不足和高房價問題將填海55平方公里的舉措,林鄭若能力推填海造地,則其獲肯定的「綠置居」計劃亦可順利實現。

  善用財政謀未來

  四是,管治新風格。與民共議,廣納賢能,用人唯才。林鄭認為政府要作「促成者」「推廣者」為百業拆牆鬆綁。與港英政府管治時期不同,回歸二十年的政府管治風格需要進一步審視。在「港人治港」制度創新的安排下,再不能「舊瓶裝新酒」。政府班子亦要改變傳統的「小政府」思維,不能一味專注「行政」,還得進行政策的頂層設計。林鄭提出的「促成者」和「推廣者」主張,清晰界定了政府的定位:不干預但充當「紅娘」。這種管治風格有利於未來香港業界和市民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對接,在深化與內地合作過程中排除障礙。

  五是,理財新哲學。善用財政資源,投資未來,分享經濟成果。政府財政有所盈餘,在再分配上,「好鋼需用在刀刃上」。不能一味「守住不放」,亦不能「遍地開花」。公屋、教育、醫療、退休保障、扶貧等眾多民生領域需要投入,期望林鄭在下一步的施政綱領中有更清晰和科學縝密的選擇。

  施政綱領既要根據香港現狀「穩健務實」,有選擇、有側重,亦要根據香港已有優勢「大膽想像」,有創新,有突破。新特首上台並不是對上一任特首的否定,好的施政策略需傳承接力。梁振英任期在土地開發上做了努力,其開花結果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開發土地建屋的策略要繼續貫徹。推動創科及創意產業發展,年初港深河套協議的簽署讓港人看到更多希望。加快河套開發速度,整合全港科創資源,讓更多香港科技知識青年找到創業平台和工作機會,有利於為青年向上流動和上樓紓緩壓力。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經濟學博士後、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