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要有新思路\陳文鴻

時間:2017-01-18 03:15:45來源:大公網

  河套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是香港經濟轉型的一個機會。但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營運和管理,卻令人擔心會否重複香港科技園徒具形式而無多少實際效果的例子。

  現時的協議安排是大問題。讓香港科技園公司的子公司營運與管理,人事不變,很容易重複科技公司的慣常模式,形成一個佔地更大的科技園,其餘一切不變,結果成效也便一樣。怎樣推動香港科技創新的發展呢?

  正視現有科技園弱點

  政府有關的新聞稿說,要聚集園內外的高科技企業、研發機構和高校,並且發展綜合性高端培訓平台。這實際上與科技園的方向相近,只是多了研發機構和高校。由於香港缺乏研發機構,可能只有高校。當然還可引進園外(包括內地及國外)的研發機構。但對香港科技園公司來說,一是它未必有足夠的能力引進內地及國外的研發機構,它們又為什麼要來香港和河套?香港與河套有多少吸引力呢?傳統的香港體制條件實際作用不大。它們若來香港,沒有各方的配合,特別是科研集聚的因素,結果便只能大而全,小而全,沒有協作協同的效果。二是它亦未必可與香港及海外高校作較全面的合作,借助高校的科研與人才,及各種關係。

  即使是企業,香港科技園目前也主要是吸引中小企業和創業者,難以引進具有強大科研能力的大企業或跨國企業。企業數目或許不少,整體能力卻不會太大。

  未能吸引科研力量強大的大企業和缺乏研發機構與高校的參與,實際上是香港現有科技園的弱點,也是科技園難以產生高新科技成果與輻射香港本地及周邊地區的原因。若沿用香港科技園公司現有做法,結果也會相同。更有可能的結果是演變成高校的另一校園,以本科、碩士等教育為主。回歸到早前香港對河套發展的構想(現有高校的新校園)。香港高校的科研組織不多,人才不足,怎樣在河套可建設研究院,培訓高端科研人才呢?香港高校的缺點是科研過度集中於論文式的研究,應用研究及研究的商業化匱乏。研究型的大學還主要屬本科性質,高端的研究院(所)受限於經費,難以發展壯大,與企業的聯繫也少。而且以香港為基地的企業的科研開發經費也低,不可能支持高校應用科研。這樣的情況既不可能推動河套成科研基地,也不易發展高端培訓平台。

  另組高層次管理機構

  因此,以香港為主,以香港主導,「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前景不佳。改變的方法有三:

  一是不由香港科技園公司單獨營運和管理,改由獨立組織一個高層次的機構來主理。一方面是港深都有代表。特別是深圳科研發展迅速、實用性強、國際程度也高,科技發展的經驗勝於香港而不遜色。稱之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應該有深圳的參與。另方面,不能用行政方法管理。管理應是產學研均有代表,管理方法也應更着重基層,採平面與開放的管理體制,讓科研人員和參與的企業、機構有更大的參與權。

  二是減少本地化程度,避免近親繁衍,以引進內地與海外企業與機構為主。創業人才也要面向內地與海外,例如包括來自「一帶一路」的一百多個國家的人才。其中可以珠三角的研發機構與企業為基礎,成為集聚的核心,再據此引進國際企業與人才,從而使園區形成企業、機構、人才的高度網絡性和有所偏重的集中,不致變作個別企業互不相連的一盤散沙。

  三是國際上科技園往往以本國公營研發機構為主力。新加坡也是以國營研究所、科研網絡和國家主權投資公司為主力。香港沒有公營研發機構,替代的方法是引進內地,包括珠三角乃至其他地方的國家研發機構,在河套區成立分支或實驗室作為起步支撐,並且按總體戰略方向選定目標產業範圍,而不是漫無目的分散。

  香港珠海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