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河套科技園」特大利好 港青發展前景廣闊/馬鴻銘

時間:2017-01-04 03:15:13來源:大公網

  在香港回歸祖國即將二十周年之際,昨日傳來重大利好消息。特區政府與深圳市政府簽署河套發展合作備忘錄,這意味着,香港突然增加了八十七公頃的寶貴土地資源。而雙方政府還同意,將共同合作推動創新及高科技發展,這更意味着,香港將獲得新的發展動力。雖然從合作開始到建成並發揮效益還有數年時間,但對於整個香港來說,這都是「天大的好事」,依託兩地的人才與科技、金融優勢,未來香港將有更大發展空間,更有望在高科技方面後來居上佔據領先地位;尤其對於青年人而言,科技園更是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前景光明。這是中央贈予香港的特大「大禮」,港人應倍加珍惜。

  這份名為《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的文件昨日在香港簽署,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簽署儀式上表示,河套地區與深圳僅一河之隔,在該處發展創新科技,意義重大和獨特,體現香港「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和兩地在創科事業上互利共贏。

  落馬洲河套地區是一塊名副其實的「寶地」。不僅僅因為這是深港兩地緊鄰的平靜土地,更重要的還在於,這是香港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的絕佳機會。整塊土地佔地八十七公頃,約是整個香港科學園的四倍,是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平台。據報道稱,此項目會按三大基本原則發展:整個河套區和「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均適用香港特區法律和香港政府的土地行政制度;以公益為主,深港雙方均不會從中獲取盈利;雙方會以共同協商、互利共贏的精神處理各項事務。香港特區政府負責興建河套地區的基礎設施,平整土地後,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的附屬公司負責建設和營運。

  簽約時,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指:「去年初國家公布了『十三五』規劃,當中的港澳專章特別提出支持『加深內地同港澳在社會、民生、文化、教育、環保等領域交流合作』,在港深兩地的努力下,過去一年除了在重點合作範疇上有實質成果外,就落馬洲河套地區的共同發展更取得突破性進展。」

  從一九九七年拉直河套後,這一塊土地經過長達二十年的諮詢與協商後,終於有對香港如此好的合作協議,是一件值得慶幸之事。當中若無中央的大力支持,無深圳市政府與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不可能如此順利的。剛上任的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擔任深圳市委書記時,與深圳市領導班子包括現任市委書記許勤,對推動河套發展不遺餘力。一直希望推動落馬洲河套地區開發建設,讓其成為深港合作新平台。在去年一月份深圳「兩會」期間,他與港澳政協委員座談時就明確表示,希望盡快推動落馬洲河套地區開發。而馬興瑞在與梁振英會面,以及會見其他赴深考察的香港團體時,也均多次提及該話題。因此,香港獲得這塊「寶地」要感謝中央的支持、感謝深圳的付出。

  實際上,河套科技園協議的簽署,絕不僅僅是「送」給香港一塊土地,更重要是香港可以抓緊創新與科技發展的「動力火車」,獲得通往未來發展的重要機遇。若按土地價值計劃,河套區已逾千億元;若日後科技園發展理想,則對香港是源源不斷的動力。

  早前有學者撰文,明確指出,香港若要保持未來發展動力,就需要做好高科技發展。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祖國之初,作為內地改革開放首善之區的深圳市,也沒有什麼高科技產業。深圳希望與香港攜手,利用深圳河套地區,共同發展高科技和高增值產業。而深圳的這一提議,並未得到香港的積極響應,除了當時的香港社會並沒有將深圳放在眼裏,其最大的阻力來自某位公務員隊伍領頭人。近二十年過去,如今深圳已成為內地高科技和高增值產業發展最為蓬勃的城市,高科技和高增值產業出口居內地之首,湧現出華為、中興、騰訊、大疆等一大批國際知名企業。而毗鄰的香港,發展高科技和高增值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更談不上具國際知名度的科技企業,相形見絀。

  如今有了土地,有了深圳市政府的人力、科技支援,再加上香港自身的人才優勢、金融融資優勢,以及便利的通商環境,一個世界級的科技重鎮勢將在香港境內冉冉升起。對於香港的青年學子而言,等待他們的是愈來愈多的發展機會,是一個施展才華的巨大平台。不僅僅是高科技產業與人才受惠,香港的各行各業都將受益。在香港回歸祖國快二十年之際,香港獲得如此巨大的利好消息,值得全體港人歡慶。當然,發展的一切條件具備了,下一步需要社會和衷共濟,朝着目標團結一致去推動,否則,繼續陷入政治爭拗的泥淖,一切都會是空談。

  香港青年議會會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