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將至,若然以一字概括,今年可以是一個「選」字。歐美、東南亞、台灣及香港等地區都有重大選舉,而且過程及結果都對未來的政經局勢影響深遠。
英美變化出人意料
今年六月的英國公投結果相信最令人感到意外。英國脫歐後,未來英國及歐盟的政治及經濟前景都存在不明朗因素。誠然,英國脫歐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法律及經濟議題。筆者不認同以「全民投票」的方式決定國家重要決策,而且更將勝出的標準定為五成。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否需要改善,是另一個重要問題。現實上,我們更要密切留意未來兩年英國脫歐過程中的各項細節。
整體而言,英國的政治領袖需要在脫歐過程中展現卓越的能力,否則英國政治及經濟前景都較為悲觀。經濟層面上,英國日後在歐盟的貿易或會受到限制。英國的市場以歐盟及美國為主。英國出口至歐盟下降,英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必定受到影響。經濟影響政治及社會民生,脫歐問題已令英國國家甚至各政黨內部呈現分化局面。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公投結果顯示,地域影響投票傾向。蘇格蘭、倫敦及其他英國主要城市的選民大多支持留歐。有統計顯示,經濟上越依賴歐盟市場的英國地區卻越傾向支持脫歐。這是令不少人感到意外的地方。不少學者認為兩地經濟層面的互動能促進政治層面的整合,但現實卻似乎是另一回事。
今年美國亦舉行總統大選。自金融危機後,基本上美國的經濟仍未完全復甦,大城市與小城市面對各種矛盾。與英國不同的是,特朗普在不少敏感議題上明顯突破既定政治規則。即使不少美國民主共和兩黨資深代表、學者及主流傳媒反對其建議政策,特朗普最終在美國的選舉人制度下獲勝。現時特朗普的內閣成員仍未完全確定,美國的外交及經濟走向仍欠缺清晰方向。唯一肯定的是,特朗普主張廢除「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不過,中國的「一帶一路」經濟戰略仍未完全確立下,明年的世界貿易格局預料大致不變。在全球化的因素下,不少地區的經濟問題及矛盾越來越明顯。未來一年將考驗各地新政治領袖的政治智慧與外交手腕等能力。
東南亞方面,新加坡、越南、菲律賓等國都有重要補選或大選。新加坡及越南基本上變化不大,兩國在經濟政策、區域衝突(如南海問題)大致維持原先格局。相反,杜特爾特當選菲律賓總統,令亞洲政經局勢在下半年經歷重大改變。中國與菲律賓原先在南海議題上劍拔弩張,杜特爾特十月訪華,中菲關係迅速改善,傳統的美菲聯繫可能受到影響。特朗普正式上任後,預料美國對菲律賓以及亞洲各國的外交政策都將有所改變。誠然,美國的政治及外交體制有各種限制,特朗普團隊的想法能否與現有的官僚配合,這些因素都影響未來兩至三年亞洲區域的政經局勢。
台灣方面,蔡英文自五月正式上任後民望一直下滑。有台灣民調顯示,十月份蔡英文的滿意度僅有百分之三十七。重要的是,蔡英文的人才庫及政策能力都似乎捉襟見肘,至今沒有推出重大政策,改善台灣經濟。特別是特朗普與蔡英文通電話後,台灣或許希望加強與美國的各種關係,而台灣日後會否向美國多購買軍備值得留意。不過,以特朗普美國至上的政治理念,台灣能否在經貿各方面佔優存在疑問。另一方面,國民黨的新政治領導能否重獲大多數群眾支持,又是另一個問題。
完善香港選舉制度
香港由年初至今都一直圍繞政治選舉的問題。九月立法會選舉首次規定候選人需要簽署「確認書」,強調「一國」觀念,在現時政治生態下,有助維繫香港民主制度。不過,有不少候選人沒有簽署「確認書」,仍然獲得資格出選,日後是否要嚴格執行,值得深思。同時,立法會及區議會的代表也需要嚴格遵守基本法。十月,兩名青年新政代表在立法會宣誓公然辱華,失去議員資格,另外四名議員因宣誓問題正面對司法覆核。明年香港又需要進行立法會補選。十二月,新一屆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選舉結果也已揭盅,個別人士已經開始選舉工程。香港的政治選舉如何鞏固「一國兩制」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確實需要繼續觀察及檢討。
未來一年,歐洲多國陸續舉行大選,英國則專注脫歐問題。美國在特朗普的管治下難以準確預測。聖誕前夕,歐洲多國再次受到恐怖襲擊,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遇襲身亡。最近,澳洲警方也逮捕了七名涉嫌策動恐怖襲擊的年輕人。全球政治及經濟前景仍然存在不明朗因素。
香港在新一任行政長官上任後需要處理房屋、教育及勞工福利等重大問題,改善經濟並根絕「港獨」在社會蔓延。理想地看,政府團隊內各成員更需要展現卓越的執政能力及管治威信,在複雜的政經環境下勇於承擔各項工作。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