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紐約舉行任期內的最後一次記者會,談及他卸任後的打算,稱「要為祖國做事」,引起外界的關注和猜測。
潘基文第一次談及韓國當前政局,稱韓國爆出總統親信干政醜聞,朴槿惠遭到國會彈劾,他認為韓國「處於混亂之中」。他說「我能理解並和民眾一樣對國家的未來感到憂慮,而這是韓國人民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他還說,「我也能理解韓國民眾希望出現包容性領導,可以幫助他們克服目前的挑戰」。
關於卸任後的去向,潘基文表示,卸任後休息一下,回國後打算盡可能多會見各方人士,包括政治領袖、民間人士和友人。「我將認真考慮我如何做才對國家是最有益的」。近日他還說,如果他所見所學有助韓國發展,他願意「以身報國」。
潘基文是韓國人,曾任韓國外長、總統外交安保首席秘書,二○○七年起擔任聯合國秘書長,兩任共十年。幾個月前他曾接受媒體採訪,但強調要把聯合國秘書長最後一班崗站好,迴避卸任後的打算等敏感問題。這次記者會,他首次較多談及這方面的問題。
韓國民眾對潘基文寄予厚望,因為歷史上沒有任何韓國人擔任過聯合國秘書長這樣的高官,而且他任職十年完成使命十分出色,民眾從而期盼他回國後擔任韓國最高領導,也屬自然。前一段民調顯示,在多名潛在的總統候選人中,潘基文處於領先地位。這也是民眾希望他上台領導,進行變革,改變韓國令人不滿的現狀的體現。
就潘基文情況而言,他競選總統有不少優勢。他出身國家公務員,一直從事外交事務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在複雜的局勢變幻中掌握方向。擔任聯合國秘書長十年,平時處理公務,特別是平衡大國關係,調解地區紛爭,更增加了他的寶貴財富。潘基文無黨無派,在派系紛爭嚴重的韓國,易於被渴望改變現狀的國民所接受,也可能是一個優勢。
當然,潘基文如果參加總統競選,也有明顯的不利之處。因長期在國外任職,並受到職業的局限,他缺乏國內經濟工作經驗,對國計民生了解也有不足。更重要的是,他在政黨林立的韓國,沒有自己的人馬和地盤,換句話說沒有支持自己的勢力。韓國歷屆總統,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靠在政黨中混跡多年,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馬支持才在大選中獲勝的。
現在潘基文卸任在即,他預定明年一月中旬回國,還有不到一個月。韓國大選本來定於明年十二月舉行,但因朴槿惠總統遭到彈劾,可能提前下台,大選有可能提前到明年六月。韓國各黨派明裏暗裏已開始競爭總統寶座的博弈,注視着潘基文的一舉一動。
潘基文回國面對的將是一個錯綜複雜的局面,雖然外界猜測他有意參選,但並不是他最後的抉擇,而最後抉擇將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原中國資深外交官,駐外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