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橫洲事件反映政府施政處境兩難/張學修

時間:2016-09-24 03:15:42來源:大公網

  新一屆立會選戰剛結束,候任議員朱凱迪就橫洲公屋發展計劃挑起話題。他先指因介入有關事件被威嚇,後聲稱事件存在「官商鄉黑」,更計劃待立會復會後提特權法調查事件,要政府交代清楚來龍去脈雲雲。有關話題經一再炒作,在社會上引發爭議。日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帶領一眾官員,為事件的來龍去脈清楚解畫,釋除公眾疑慮。

  政府致力解決房屋問題

  縱觀政府在橫洲公屋項目中的「摸底」、游說、商討等做法,不僅屬正當、合理程序,同時也是依照慣例而行。覓地難是香港社會眾所周知的事,而由特首最終決定採取先易後難的方式,先發展4000個單位,這不僅合情合理,更是負責任的做法。

  現期香港公屋的供應與需求落差增大。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超過四年,長者個人的平均輪候時間也需2.4年。輪候時間延長的主因是政府在增加供應量方面遇到困難。政府覓地建屋本就需時,而在土地改劃用途、社區異議上,更需有關部門介入商討,非一時半刻可以達成。2015/16年度實際公屋編配單位數字,就較原本預計的少逾萬個。因此積極覓地建屋,確保公屋建設進度符合議程,是政府核心工作之一。

  早在2013年,特首梁振英在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時,就將房屋問題作為本屆政府的首要任務,提出7項增加資助房屋供應的計劃、10項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的措施。後又在2014年納入房委會報告建議,採取「供應主導」策略,逐步扭轉目前房屋供求嚴重失衡的局面,以多管齊下方式增加房屋土地供應。

  經過四年來的努力,政府在房屋問題上已取得一定成果,房屋供應增加,樓價和租金也有回落。但要在長遠上解決房屋問題,需要政府不斷投入建設,更需要各界配合政府工作。橫洲公屋計劃不過是政府覓地建屋工作的其中一個項目,其整個覓地過程、商談方式都屬正當合理作為,更屬慣例。而由政府高層甚至特首主持跨部門工作,也不是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有關「黑箱作業」「枱底交易」等污衊之言不知從何說起。如今政府主動回應爭議,公開決策過程資料,將一切攤在陽光底下,謠言自會不攻自破。

  反對派抹黑干擾施政

  事實上,橫洲公屋計劃不僅不存在所謂的「官商鄉黑」,反而說明政府主動承擔責任,切實解決房屋問題,以及迎難而上的施政態度。現屆政府縱使面臨多方阻力,但仍舊積極有為,切實為港人謀福利,值得廣大市民「點讚」。同時港人也能夠從橫洲事件看到,現期政府施政正面臨兩難境地。在多項議題上,政府無論是做與不做,做多還是做少,都會引來無謂的攻擊。這是香港社會飽受激進思維侵蝕而產生的嚴峻後果。近年來香港各項經濟、民生議題都一再被「政治化」,而無論事件真相如何,政府採取何種措施,都會引來激進反對人士的攻擊。現時少數立會候任議員尚未正式上任,就急急挑起話題,不斷攻擊政府,正是試圖延續壞風氣,撈取政治本錢之舉。

  根據這些人士的思維方式,如政府積極覓地建屋,與地方人士斡旋,就存在「勾結」之嫌。那麼,如政府未能取得成果,則同樣存在「空口說白話」之嫌,有關房屋政策成為「空頭支票」,激進人士同樣將以此大作文章,將「對台戲」一路唱到底。的確,現時少數候任議員正準備無限放大立會的「制衡」作用,通過炒作議題搶佔輿論權,換取曝光率。

  事實上,只搞破壞不講建設,只管口頭之爭而不付諸行動,也確是容易執行得多。但激進人士奉行的這套行事法,則卻犧牲了社會的整體利益,損害了港人的切身福利,對香港發展有損無益。

  房屋問題作為香港急需解決的問題,不容一拖再拖,及早落實可能的發展項目,紓解港人的房屋需求,更關係到市民的切身福利。而以朱凱迪打頭陣的激進反對人士,無端抹黑政府的做法缺乏理據,不過是又一次與政府唱反調之舉。

  橫洲事件正反映了現時激進勢力對政府施政所製造的阻力。有關人士無視政府的施政成果,奉行一切唱反調的做法,將政府陷於兩難境地,這正是香港發展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激進人士應停止無端的揣測和抹黑,讓社會議題回到應有的民生、房屋範疇上來。一切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各界應珍惜當前取得的成就,積極配合政府工作,立場一致,抵制激進違法言行,停止對政府的無端攻擊,為香港落實「行政主導」體制、發揮固有優勢掃清障礙。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