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立法會還未開幕,反對派就擺出一副強力對抗的姿態,二十一名候任議員聲言,拒絕出席由特區政府主辦的國慶酒會。
某些持極端立場者,更是口出惡言攻擊國慶活動,諸如所謂的「票王」朱凱迪,還稱「討厭這類衣香鬢影場合、只有權貴可去場合」、「不需要這種場合,逼我哋一定要開香檳、唱國歌」,雲雲。
這類荒謬無知的言論出自於候任議員之口,實在叫人嘆息。事實上,出席國慶活動,對特區立法會議員而言,絕非僅僅在於「禮貌」、「禮節」,而具有雙重政治意義。
第一,體現議員的憲制地位。「一國兩制」下的特區立法會,是直轄於國家下的一個地方性議會。如何才能體現出「一國」?除了法律層面的規定外,便是一些具政治象徵性意義活動,國慶便是僅有不多的一個。出席國慶活動,包括升旗禮以及招待酒會,絕非什麼「權貴場合」,是表達對國家主權認同與尊重。如果連國慶都不參與,甚至惡語相向,如何能體現「一國兩制」、如何體現議員的憲制地位?
第二,對議員的政治與法律要求。參選立法會前,需要簽署法律聲明;當選後要正式上任,更需按宣誓條例作如下宣誓:「本人定當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盡忠職守,遵守法律,廉潔奉公,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服務。」什麼叫「擁護」?基本法第一章第一條你不尊重,還要各種攻擊辱罵,如何稱得上是「擁護」?
這二十一名反對派候任議員不可能不知道這些道理,仍然如此,背後居心用意何在?事實上,包括公民黨、工黨等反對派成員,過去年年出席美國國慶活動,跟隨着唱美國國歌,如今卻不敢參加自己國家的國慶、害怕升祖國的國旗,背後說明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