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完,一批反對派新當選者隨即露出「不可一世」姿態,批評政府批評對手批評法律。然而,言多必失,說多了不免暴露出自己真實水平。
例如,新一屆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候任議員姚松炎,近日不斷散播所謂「2047地契大限」問題,聲稱「2047年香港有一半的地契到期,邊個話一定會自動續租?」「地租有機會可以是1000%?變相補足地價」;又稱假如到十年後問題仍未有定案,估計界限街以北的物業或會沒有人敢買,雲雲。
號稱是大學的副教授,又是「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的資深會員,按理說,對香港土地政策法律應有基本的正確認識。但以上表述證明,其認知水平莫說配不上「副教授」稱號,甚至連普通的地產經紀水平也遠遠不如。
事實是,第一,根本不存在「大限」問題;第二,地租仍維持正常的低水平。
《基本法》清楚寫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後滿期而沒有續期權利的土地契約,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自行制定法律和政策處理。」九七年七月,行政會議已就土地契約及相關事宜通過安排,沒有續期權利的契約,在期滿時可由特區政府全權酌情決定續期50年而毋須補繳地價,只需每年繳交約3%差餉租值的租金。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日更引了諸多例子,如港島薄扶林花園原地契早於2006年屆滿,最終獲續期50年到2056年;而特區政府成立後批出的土地,亦是以賣出日期計50年,而非從1997年計算。可以說,跨越2047的契約例子已多不勝數。
姚松炎大概想通過炒作「2047地契大限」來為自己壯膽,但事實卻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已成「副教授」水平何以如此低劣?「2047智力大限」或許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