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激進勢力入會 立會亂局更甚\孔興洲

時間:2016-09-06 03:15:51來源:大公網

  立法會選舉結束,最終結果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建制派固然鞏固了現有主導地位,但反對派卻出現五名現任議員「墮馬」的結果,傳統「泛民」力量被削弱;隨之而起的是激進勢力的抬頭,包括羅冠聰、劉小麗、鄭松泰、游蕙禎等八名「佔中」之後冒起的激進人物成功當選,這種局面將令本已混亂的立法會形勢再添亂象。可以預計的是,未來言語與肢體暴力將會不斷增加,而「拉布」、「流會」亦將更為頻繁,立法會將被迫陷入「停罷」局面。這對香港市民、整體社會的發展絕不會是件好事。如何遏止激進勢力,考驗全體市民及立法會議員。

  失去制衡將為所欲為

  選舉結果必然有贏有輸,關鍵看有無積極因素。對於建制派而言,雖然議席略為減少,由四十三席減至四十一席,但是如果從整體得票數目來看,仍然取得了一定的增長。例如,在超級區議會界別,建制派共獲得約八十萬票,較上一屆增加八萬。而其他地區直選,亦有不俗的增加和突破。而新一代成功「接棒」,以及反對派五名現任議員落敗,亦是建制派成功的證明。這種精神狀況,以及選舉期間的積極配合,體現了建制派整體的戰鬥力,以及政綱、口號獲得市民支持的事實。

  反觀反對派,表面上看席位似有增加,但選民數字並無顯著的增長。例如,反對派陣營在四年前的二○一二年選舉,總得票約為一百零七萬,得票率為百分之五十五點六。當中如民主黨、公民黨、工黨等所謂的傳統「泛民」得票為七十二點五萬,得票率為百分之四十;激進「泛民」得票為二十八萬,得票率為百分之十五點五;而昨日的選舉結果出爐顯示,「泛民」總得票銳減至七十七萬,得票率為百分之二十八點五;傳統「泛民」得票大縮水,下降十萬票至只餘下六十二萬票,得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八點五。「佔中」後的激進團體,包括激進本勢力,得票及得票率分為四十萬及百分之十九。兩者總和為一百零二萬,實際上等同四年前的總得票。可見四年過去,「非建制派」並未有真正的擴大支持圈。

  「非建制派」陣營過去已有「碎片化」的趨勢,而此次選後,情況更為嚴重。民主黨、公民黨兩大傳統團體固守席位,而新增的八個「佔中」後的激進勢力則成為另一股力量。內部缺乏堅實有力的「領導者」,互相不服,在一些原則性議題方面,很難輕易達成妥協。而令人感到憂慮的是,激進勢力的增加,必定會令立法會亂象更為嚴重。諸如劉小麗、游蕙禎、梁頌恆、鄭松泰、羅冠聰、邵家臻等人,必將會以各種形式挑戰現有制度,甚至發動「港獨」、「自決」式的政治破壞行動。

  過去四年市民已經受夠了立法會內的「拉布」「流會」亂象,但可悲的是,未來這種情況將會有增無滅。過去四年香港錯失了種種發展機會,未來四年恐又將重複這種無奈的局面。雖然選舉結果無法改變,但不等於沒有任何手段可以運用,負責任的立法會議員,以及全港市民都有責任去為香港的未來發展、議會的有效運作出謀劃策。更應向激進勢力表明市民的嚴正態度。

  值得留意的是,為什麼此次激進勢力可以如願入會?可以說,是傳統「泛民」議員的「墮馬」給予了激進勢力的「機會」,當中「雷動計劃」可謂扮演了幕後的指揮者角色。

  「雷動計劃」是「洗牌策略」

  早前料有二萬五千人參與的「雷動計劃」,前日向「策略選民」發出建議名單,其中在九龍西,建議選民放棄普羅政治學苑黃毓民及其他當選機會較低的非建制候選人,平均分票給公民黨毛孟靜、小麗民主教室召集人劉小麗及青年新政游蕙禎;港島方面,建議工黨何秀蘭等候選人的支持者,改為分票予民主黨許智峯與香港眾志羅冠聰;新界西就建議民協馮檢基、街工黃潤達及工黨李卓人等的支持者,分票給公民黨郭家麒及社民連黃浩銘。然而至前晚約八時,戴再發出建議,稱因高投票率,修改原先決定,呼籲新界西選民集中投票給李卓人,多爭一席。這種做法引來傳統「泛民」的強烈不滿。李卓人對此就直陳問題所在。

  而《信報》社評昨日亦一針見血地指出:很大部分泛民支持者明言不願意配票,這是對於政治倫理的一種表態,畢竟選民希望投票給自己真正心儀的對象,哪怕最終不能當選,輸也輸得有骨氣。誰贏誰輸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香港一定要贏,選出真心真意為港人發聲的代議士,踢走口是心非的投機分子,並且體現出公平公正公道的真民主。「雷動計劃」根本就不是「科學」的配票,而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換馬計劃」,幕後政治勢力的「洗牌意圖」呼之欲出。

  選舉如此結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絕大多數市民仍然支持「一國兩制」,希望並支持穩定發展的力量,只要這種根本民意不改變,香港仍然有希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