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3日下午在杭州G20工商峰會(B20)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明確闡述對中國和世界經濟形勢的理解,倡議各方「推動杭州峰會開出一劑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藥方,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習近平在講話中特別指出,G20的目標是讓世界各國人民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特別是改善發展中國家民眾的生活水平。在全球經濟處於深度調整期的時刻,中國領導人對全球經濟的把脈、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構想,在全球化退潮症候明顯的此刻,中國助力全球化的姿態格外突出。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不同地區的經濟復甦進程曲折頗多。對全球化的抱怨,在發達和發展中世界不絕於耳。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全球化被認為並未帶來本國民眾整體福祉的提升。因此,政局動盪、難民危機、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一些發達國家的民眾面對工作機會流失,心生恐慌,迅速站到反全球化的政客麾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眼下的美國大選和英國後脫歐時代,正在引發新一輪討論:全球化真的開始了大解體進程?
全球經濟增長仍需彼此協助
有意思的是,在多邊場合公開反對全球化會被視為「倒行逆施」。在往屆G20峰會上,各國領袖一再表態,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和重構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有觀察家風趣地評論:湧向杭州、討論全球治理的領袖們,很多都是本國保護主義的忠實擁躉。除了G20,眼下大概沒什麼場合會把全球經濟治理方案的大討論拋給全球的領袖。從現有公開信息和媒體報道看,不少領袖此行目的包含借杭州峰會談經濟合作、呼籲增加投資。杭州峰會也是發展中國家參與最多的一次峰會,從側面顯示各國對於尋找新發展路徑、促成多層面經濟合作的熱望。
儘管現實中的全球化在退潮,彼此協作、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仍然是實現全球經濟增長的唯一出路。貧富差距拉大、經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全球治理中的深層次矛盾爆發。而保護主義來襲加劇而非緩和矛盾,且保護主義亦非抵抗全球化負面效應的良方。拿恐怖主義蔓延來說,反全球化不僅給恐怖分子更多製造恐怖活動的空間,也使全球打擊恐怖活動的合力減倍。沒有一套有效的治理方案,全球秩序也深受恐怖活動之苦,這反過來又成為制約全球發展的強大阻力。
G20作為全球最為重要的也是影響力最大的國際組織之一,理應在加強全球治理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全球經濟發展面臨巨大不確定性,反全球化漲潮趨勢明顯。各國自有改革主張。中國有點像個固執的理想主義者,努力將G20拽回全球化的初心。
G7已時過境遷,而G20的整體緊密度遠遠不及G7。發展中國家希望由富國俱樂部主導的全球治理架構得以調整,相互依存的各國可以平等參與。杭州峰會圍繞「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大命題,對推進全球治理改革發起開放性大討論。短短兩天的峰會解決不了世界經濟的難題,但它更無疑是一個印跡:在全球化危機時代,中國努力把世界拉回聯動協作的大軌跡。
中國傳遞未來世界經濟信心
中國的角色轉變很有意思,曾由歐美搖旗吶喊的全球化,如今中國成為捍衛人。全球經濟格局正發生有趣深刻的變化。全球經濟實力的向東遷徙,也許比中國人自己預料的更加來勢洶洶。圍繞杭州峰會究竟要為世界經濟提供一張怎樣的藥方、為世界經濟的未來提供怎樣的方案,有太多辯論和目光。
以布雷頓森林體系為標誌的現有治理體系,面對2008年來全球經濟現實難題一籌莫展——貿易投資保護主義一再抬頭,貿易投資增長滑坡,過度量化寬鬆政策致使全球流動性氾濫等。此外,經濟的發展也很難從地區政治和社會問題中獨善其身。戰爭和難民問題、宗教恐怖活動、英國脫歐事件、民粹主義的流行,給原本就疲軟的全球經濟復甦蒙上更深陰影。全球經濟發展面臨巨大不確定性,反全球化漲潮趨勢明顯。這些都在呼喚一個新的國際經濟治理機制。
如一些觀察家指出的,眼下全世界找不出比中國更好的地方,去傳遞關於世界經濟未來的信心。共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是一項波瀾壯闊的使命,它具有極為廣泛的實際利益。隨着新一輪產業革命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區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區域貿易協定持續推進,各類產業日趨融合。如何推動全球價值鏈進入新一輪深度整合期、呈現多極化發展的新態勢,考驗各國的協同作戰能力。
G20成員國經濟總量佔全球GDP的90%,貿易規模佔全球貿易總額的80%,幾乎覆蓋了全球價值鏈發展的各個關鍵環節。在G20的平台上,中國更像一個「中間國」,推動各國發揮優勢,在實現本國經濟發展的同時解決全球性難題。此刻太多目光聚焦在中國身上,等它去推動世界。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