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選舉昨日完成投票,投票率、投票人數均創了歷年最高紀錄。從整場選舉期間暴露出來的問題,可以對未來四年反對派陣營的發展趨勢作一個預測。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由於激進勢力的加強並成功晉身立法會,反對派內部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分化情況將持續下去,而內部鬥爭的局面將會進一步凸顯。尤其嚴重的是,反對派面臨嚴重的內部「信任危機」。即有各黨派內部之間的信任危機,亦有對自身政治理信與抗爭道路的信任危機。這種危機看不到在未來四年內可以獲得根本的解決,「碎片化」趨勢甚至會進一步朝「泥漿化」發展。
此次選舉投票率並不如反對派之前所預期,投票數字在七點半之前,縱使較上一屆為多,但一直都無法打破零四年的最高紀錄。在最後三小時,投票率才些微突破零四年數字。按過去經驗,投票率越高也就對反對派越有利,因此,這一數字很難說令反對派及其幕後勢力感到滿意。過去所期待的年輕選民大增,並未令反對派直接獲利。可以說,整體的香港民意是在朝不利反對派的方向發展。而在選舉之前的明爭暗鬥、選舉期間的互相攻訐,都是在將反對派內部的分裂進一步凸顯出來。
分化依舊 內訌升級
反對派自上屆選舉以來,就呈現「碎片化」的情況,傳統的民主黨倒下、公民黨未能「接棒」,激進團體的「上位」,令反對派有如一盤散沙。而四年來,先後經歷了「佔中」慘敗、推翻政改、旺角暴亂,以及「港獨」亂象等事件,這些都涉牽及重大的政治原則問題,反對派未能及時作出調整,內部意見嚴重分歧。而在立法會選舉參選「搶位」戰上,在最後階段的「棄保」策略上,反對派更是陷入前所未有的內部「信任危機」。
這種「信任危機」體現在兩點上,一是內部各黨派之間的信任,二是對自身政治理念上的信任。
此次「集體棄選」可以說分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五人參與,第二階段是新民主同盟關永業的宣布。上周五晚「棄選」公布後,關永業還發出聲明強調「堅決不會棄選」,但數小時之後,他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加入「棄選」隊伍。為什麼會有這種怪現象?根本原因還在於無法擺平各黨派之間的政治利益關係。
激進延續 溝通並存
更重要的是,實際上,關永業周六宣布之時明確指出,他是受到強大的壓力才「棄選」的,並稱這是他從政以來「最黑暗的一天」,同時要求鄭家富也棄選。其意所指,已經是呼之欲出了。這種「棄選」是「心有不甘」,到底是被利誘還是被脅迫,還是兩者兼而有之,相信反對派內部陣營心中已有判斷。
黎智英與李柱銘等人為了保住民主黨議席,不惜迫使其他政黨退讓,已經激起了嚴重反彈。而這種「集體棄選」更是對民主選舉的嚴重侮辱,是對反對派支持者的愚弄與欺騙。失信於人,再建已難,其長久建立起來的政治道德高地、政治理想光環,一夜之間轟然塌下。信念一失,也就難言戰力了。事實上,即便是「棄選」了,反對派內部並沒有因此而更「團結」,相反,各大地區直選的內訌、互鬥、搶票不斷升級,對待同陣營候選人已與對待建制派無異。這就是「信任危機」的最直接負面影響。
來屆立法會反對派將呈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民主黨、公民黨以及激進團體,這三種勢力既互相合作又互相制衡,但總體而言是內部制衡大過合作。因為各黨支持者的立場已經決定了該黨的政治路線。例如,民主黨只能走在「溝通」的道路之上,公民黨既不溝通又不主張暴力,而激進團體則只有極端一條路可走。這根本就是三條南轅北轍的發展道路,難以苟合。而縱使反對派在特區政府或梁振英議題、「拉布」議題上會有各種合作,但到了根本的決定自身政治利益與前途的重大議題上,很難有互相妥協的餘地。因此,未來立法會激進言行必定會進一步增加,但主張與政府繼續溝通的反對派亦會同樣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