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從女排精神看香港精神/陸劍寶 葉 紫

時間:2016-08-27 03:15:47來源:大公網

  人生中有歡喜難免亦常有淚,我們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總算是歡笑多於唏噓。人生歷程不免崎嶇,難以絕無掛慮,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隨,無畏更無懼。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我們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以獅子山為媒介的香港精神,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人在積貧積弱的環境中,通過努力奮鬥改變命運的深刻體現。一首八十年代唱到街知巷聞的《獅子山下》,二○○二年被財爺重拾,再次響遍香江。到二○一六年,港人可能認為,回歸近二十年,他們經歷了太多變數,甚至有些人在環境變化中迷失方向。

  通過拚搏改變命運

  何謂精神?精神只有在面對困難時才彰顯其重要性。精神是一種進取的原動力,人只有在精神的支撐下才能使出「洪荒之力」。勤奮、頑強、團結、包容、互相扶持、勇於擔當、永不言敗,都是精神的最好註釋。

  今天,時隔十二年重獲奧運冠軍的中國女排和主教練郎平訪港。從八月二十一日中國女排奪冠,甚至更早一點的「八進四」戰勝東道主巴西的一役後,女排精神被媒體廣泛重提。然而,很多人卻沒有發現,女排精神和香港精神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

  首先,二者均產生於積貧積弱的時代。早年,女排五連冠所形成的女排精神產生在八十年代初,當時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各類物質短缺,包括體育運動在內的國際話語權難覓。香港精神則產生於七八十年代,是香港草根階層通過努力拚搏、同心協力、共渡時艱,從而提升個人命運和集體命運的寫照。

  其次,二者的精神內涵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女排精神概括為: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香港精神概括為:刻苦勤勞,勤奮拚搏,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不難看出,二者內涵有很大部分的相似性,特別是刻苦和自強不息兩個理念高度一致。

  最後,二者在新時代中均遭遇挑戰。女排老一代退役後,中國只在二○○四年獲得女排奧運冠軍,而二○一六年作為時隔十二年後的輝煌再現,因主教練郎平曾是女排主攻手而顯得更有劃時代意義。很多人在中國女排小組賽中頻頻失利時,壓根沒有與女排精神聯想在一起,甚至有人以為新生代養尊處優,不能吃苦,導致輸球。香港精神也同樣遭遇了新時代的挑戰。當老一輩重溫《獅子山下》時,年輕人已經轉到了另一個方向。他們沒有經歷過「木屋」「塑膠花」,他們對「艱難」沒有「現場感」,因而也就缺乏了「時代感」。

  少些抱怨多些努力

  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接受採訪時說過:沒有過硬的技術,單靠精神不行。這也折射了一個重要的信息,技術相差無幾的高手對抗,最後勝出的就是靠所謂的「精神」。這批女排運動員絕大部分為九○後,有些隊員甚至家境寬裕。這次女排能贏,當然是多因素的。客觀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主觀因素則非常重要。從贏球的每一次擊掌、擁抱,失誤的自我責任擔當,飛身救球的奮不顧身,到每場每節點的隊員調整配置,新生代女排很好延續了女排精神。同樣,香港新生代也可以繼續發揚香港精神,團結一致、勇於擔當、刻苦勤奮,通過加強自身基礎的修煉,從而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時代變了,香港周遭環境也在變,港人應該激活香港精神,靈活應變,與時俱進。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很大,出去看看;內地很大,回去看看。

  依靠優良的技術基礎和傳統女排精神的傳承,新生代中國女排能時隔多年重獲奧運冠軍,香港精神在新時代中也一定有其鮮活性。讓我們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努力;少一份悲情,多一份樂觀;少一點指責,多一點包容。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