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八駿
第六屆立法會投票日即將來臨,人們的焦點愈來愈集中於不同政治陣營的各個政治團體究竟能取得多少選票和議席?傳統「泛民主派」加上冒起於「佔中」行動的「本土激進分離勢力」的「本土派」,在分區直選和功能界別區議會(二)(即「超級區議會」)中取得的席位,將會較上一屆傳統「泛民主派」所佔據的議席多或少?而建制派、尤其愛國愛港中堅力量取得的議席又將會是較上一屆多或少?這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數字,將反映兩大對抗陣營在新一屆立法會的力量對比,指示香港政治格局將朝着對哪一方有利的方向傾斜。無疑,這是衡量香港政治進步的重要指標。
但是,不能忽略衡量香港政治進步的另外一些無法以數字來體現的準繩,即:政治團體的競選政綱和競選口號。
選舉政治的特性決定了:即使成熟而富於政治經驗的政黨,為應付選舉而提出的政綱(即「競選政綱」)不可能是包羅萬象、面面俱到,而是必須針對當前政治經濟社會重要問題提出吸引選民的「願景」;至於競選口號,更必須盡量簡練,所表述的不是具體公共政策建議,而是觸動選民的心靈。
以美國正在展開的第五十八屆總統競選為例。今年七月,共和黨和民主黨相繼舉行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各自競選總統的政綱,針對當前美國政治經濟社會問題,分別提出爭取選民支持的「願景」。受桑德斯(Bernie Sanders)影響,民主黨政綱最大程度吸收了進步派的理念,比以往任何一次政綱都「左」。共和黨的政綱在墮胎權利、同性婚姻、槍支管控和移民等重要問題上採取比以往政綱更保守,甚至極端的立場。與此同時,希拉里在獲確認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後,提出競選口號「我們一起更強」(we're stronger together)。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競選口號是─「讓美國再度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顯然,希拉里喊「我們一起更強」是肯定同屬民主黨的現任總統奧巴馬的政績,而特朗普喴「讓美國再度偉大」則是批評民主黨總統令美國衰落。
即使西方精英分子廣泛視特朗普為「政治瘋子」,進而,認為美國共和黨正陷於空前危機,但是,以競選政綱和競選口號相匹配來衡量,不能不承認,希拉里和特朗普,民主黨和共和黨,作為政黨和政黨的領袖人物都是成熟的。政治成熟不等於政治正確。但是,沒有政治成熟,是無法達至政治正確的。
說回香港正在展開的第六屆立法會競選。
在反對派中,公民黨在今年3月15日發表其創立10周年宣言《為香港而立:本土、自主、多元》,基本顛覆了10年前其創立時所宣告的─「香港回歸中國。踏入新紀元。我們從此負起一個新的歷史任務,就是在中國主權之下,按照『一國兩制』原則,建立真正由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新制度,在基本法規定之下,以普選產生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維護法治、並確保所有香港居民均享有受到有關國際公約保障的一切自由和權利的制度。」然而,公民黨的立法會候選人卻未能提出共同的競選口號。
誠然,重要政治團體都派出數以十計,甚至幾十人的隊伍參與立法會分區直選,需要針對不同選區不同對手在競選策略和具體話語上有所區別。但是,不能提出同本組織政治綱領相一致、面向全香港選民(居民)的統一的競選口號,反映公民黨發表創立10年政治宣言僅代表其政治立場更加偏離「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不顯示其政治上趨於成熟。
再以港島區為例。一隊屬於傳統「泛民主派」的候選人以「水滴石穿」為競選口號,意思含蓄卻不難理解──欲堅持「拒中抗共」立場頑強地爭取改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
另一隊來自愛國愛港中堅力量的候選人的競選口號是「堅守」、「堅持」,意思雖也含蓄卻同樣不難領會─堅持愛國愛港立場、堅決捍衛特區建制。問題是,上述理解不是基於他們所分別代表的政治團體的最新政綱,而是依據他們所在政治團體的基本立場。相應地,選民分別投票給他們,不是基於他們對當前香港政治經濟社會重要問題的「願景」和政策主張,而是依據他們的基本政治立場。
誠然,香港政治基本矛盾的性質未變也不會變,但是,從2003年7月以來,香港政治基本矛盾的演變經歷了若干階段則是不爭的事實。從2003年七一遊行喊「反對廿三 還政於民」口號到2014年「佔中」,傳統「泛民主派」一直企圖以所謂「真普選」之水來「滴穿」「一國兩制」的基石。在2015年6月關於普選行政長官的政府議案被否決後,「拒中抗共」演變為「去中國化」甚至「本土自決」和「港獨」;相應地,愛國愛港中堅力量站到了遏止「港獨」的第一線。
政治鬥爭是嚴酷的洗禮。可以預期,建制派、尤其愛國愛港中堅力量在經歷空前激烈而複雜的第六屆立法會競選之後,將加快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