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將會旗轉交給東京奧組委,奧林匹克的里約時刻正式結束,巴西人終於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布:里約成功了,第三十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圓滿落幕。
在先前惡評如潮、廣受質疑的背景下,這一結局彌足珍貴。里約向全世界證明,經濟欠發達的南美國家不僅可以辦奧運,而且有能力辦好奧運。巴西奧組委主席努茲曼為里約奧運成功感到自豪,不無感慨地說「所有的巴西人都是奧林匹克英雄」。
巴赫先生在評價里約奧運時,用了「非凡之城舉辦的一次非凡奧運會」來形容,稱歷史會記住里約,奧林匹克的獎杯將頒給所有的里約人。巴赫稱,這是一屆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奧運會,它向世界證明「辦奧運並非GDP大國的專利」,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他依然會把奧運主辦權交給這個南美國家。國際奧委會把最亮麗的「光環」賦予了里約。
自里約申奧後,籌備工作就飽受各方質疑,巴西嘗盡了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奧運開幕前,西方主流媒體一片「黑色」,滿眼都是負面消息,處處是嘲諷、調侃、吐槽和惡意攻擊。籌備工作被冠以「史上最糟」惡名,各方連奧運能否如期舉行都心存疑慮,更談不上什麼成功、圓滿了。
巴西是發展中國家,凡事無法做到盡善盡美,這是現實。遺憾的是,這些問題、矛盾被廣泛聚焦,更被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鏡去無限放大。政壇動盪,總統羅塞夫遭彈劾被停職,外界一片驚呼。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企,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抗議,連警察都加入罷工行列,各方又是一片質疑。奧運場館建設嚴重滯後,工人或消極怠工,或惡意破壞,社會治安狀況堪憂,安保力量嚴重不足,選手安全難以保障等等,整個巴西一片混沌。西方一邊倒地唱衰里約,「上帝之城」被冠以「犯罪之都」,惡意「抹黑」掩蓋了巴西人為奧運所做的一切努力,各方都為里約捏一把汗。
然而,里約頂住了壓力,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兩周的比賽沒有發生恐襲及大規模騷亂,也未出現針對奧運選手的惡性犯罪事件,唯一引起外界廣泛關注的美選手遭遇持槍搶劫,卻是一場假案醜聞。至於,比賽中出現的一些細節上失誤,是歷屆奧運會都很難避免的,只要不是去惡意觀察、發揮,都是可以包容的。
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是現代奧林匹克精神的核心要義,里約奧運詮釋了這種精神。體育就是體育,不是政治,用政治眼光看體育,就會有偏差,就會淹沒體育本真,有違奧林匹克精神。摘下有色眼鏡,里約奧運其實一切都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