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發展已達至瓶頸,已不能再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般飛速增長,當我們步入已發展的城市,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市場學老師教我們,要維持企業的增加,它可以選擇開發新市場或開發新產品或服務,目標就是開拓客源及獲客。因此「一帶一路」正正是我們需要開發的新市場,藉着粵港澳大灣區協同效應,和內地企業向「一帶一路」沿線走出去也是合情合理行為。香港和鄰近地區深圳,透過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作為一個平台去開展不同的合作項目也是合情合理,深港合作一同開發「一帶一路」市場,有望做到優勢互補,把香港專業優勢結合深圳領先技術,令深港合作更具競爭力。
筆者最近籌辦了深港大數據聯盟,並在社交媒體宣傳活動,當中有小部分留言令筆者感到奇怪。大會名稱用「深港」,並不是「分莊閒」,其實只是方便處理,活動在深圳前海舉行,中文名用「深港」也是合情合理。其實活動英文名是「HongKong-Shenzhen」,目的是說明深圳兩地是平等合作。不知就裏的人士不應挑撥離間,繪聲繪影地用陰謀論作無謂的猜想,因為任何猜忌只會破壞互相的融洽氣氛,完全不利促進合作關係,有違搞手的原意。
也有說深圳和香港搞大數據論壇是方便深圳「偷」香港的數據,這個指摘更加奇怪。香港國際級數據專才及資訊保安專家實在不用看輕。加上深港合作主要用於促進貿易,兩地貿易之間的數據是有來有往,合情合理,沒有什麼「偷」的概念。不必要揣測及無限想像陰謀論,實在有點多餘。
深港應增加雙方合作
其實在粵港澳大灣區經濟下,深港應增加現代服務業、尤其是在創新科技上的合作。加上深圳為中國內地最多創新民企及人才的創新城市,香港是亞太區資訊科技基建首屈一指重要的資料樞紐,深港兩地各具實力及優勢,有着不少協同合作的空間。有了兩地資訊科技團體在大數據上增加合作的意向,深港大數據聯盟下一步是尋找具體的合作方向及項目,例如大數據的科普、深港資訊交換平台,以方便兩地的貿易往來,尤其是促進兩地電子商貿發展。筆者認為要促成合作,就不應把持「封閉」、保守及過於悲觀態度,抱着正面態度及能量才能達成美事。
筆者最近也參加了互聯網專業協會的首屆互聯網金融大獎的工作,這個大獎目的不單是鼓勵具突破或創新性金融科技方案,造福新經濟發展,也希望促進跨境金融、尤其是深港互聯網金融合作。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根據貿發局資料,金融業佔香港GDP的16.5%,對香港經濟舉足輕重。今天,香港有必要向着互聯網金融發展,以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卓越領先地位。
因此,香港需要積極推動金融機構的科技創新,嘉許優秀金融技術先驅,這才能夠保持經濟成長動力。今次互聯網金融大獎的金融機構組別金獎得主為微眾銀行,而新興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金獎得主為TNG,互聯網金融技術提供者的得主為Asiapay。比賽中也有其他得獎者來自深圳,筆者相信深港互聯網金融企業能夠透過比賽起到互相觀摩與切磋作用,對兩地金融業發展均會有所裨益。
現在紐約灣在發展,倫敦灣在發展,東京灣也在發展,我們香港實在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滿足於現狀。我們確實要有積極向上、升級轉型,擁有積極開拓新市場的鬥心與決心,並抱着開放態度去做好深港合作,這才有利香港長遠發展。拒絕合作的心態只會令香港更邊緣化,不利整體社會之餘,也會令青年人錯過因為發展而能夠向上流動的機會,這不是社會大眾希望見到的景象。就讓我們用協作的態度看待深港合作,造就深港在不同範疇如科技、青年、商貿、智慧城市等合作機會,加強交流與溝通,增加雙方在全球化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