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歸英脫中」論在香港甚囂塵上,其荒誕程度比其同儕的「獨立」論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種形同幻想的奇談怪論本不值一提,然因其脫胎自英國的脫歐公投,不少人可能易受誤導,故其黑霧必須釐清。
「獨立」論「豬肉」先出,其極端思想本已前無古人,如今「歸英脫中」論又來架床疊屋,究其原因,乃為「獨立」論明顯前路茫茫,名副其實「你往何處去」。好事者遂釀製出「歸英脫中」的「妙」論,試圖突出其「可行性」,也因此與前者劃清界線,以示勝其一籌,並非東施效顰。然其包裝看似新瓶,骨子裏仍是舊酒。
可行性為零
明眼人都不難看出,「歸英脫中」論的「可行性」與「獨立」論不相伯仲,同樣是零。只是這次前者乘英國脫歐公投借題發揮,大有「人家可以我們為何不能」之慨。這與年前蘇格蘭獨立公投時香港有人倡議香港「獨立」公投如出一轍。這回脫歐派得其所哉,「脫中論」者更自鳴得意,以為鴻鵠將至,順水推舟,寄望於看似政治氣候向右轉的英國。
然而,這次英國脫歐公投,遠比蘇格蘭獨立公投複雜,尤其在結果上。而這顯然是「歸英脫中」論者所懵然的。
首先,基於公投結果,文翠珊新政府已承諾並必須推行脫歐的進程。但如同任何有理智的政府一樣,英國新政府在實行脫歐的同時,首要考慮的乃是如何維持英國現時所享有的利益,特別是經濟利益。歐盟迄今仍是英國對外貿易的最大經濟體,在脫歐過程中,即使英國能與歐盟以外的其他經濟體如金磚五國議訂新的貿易協定,其貿易額的總和也不及整個歐盟市場。
英國要維持來自歐盟的經貿利益,唯一可行的做法就是留在歐洲共同市場。但歐盟的原則條件是,任何歐洲國家若想加入共同市場,必須保障人員自由來往。先不說一直主張限制移民的英國能否過得了此關,英國要留在歐共市,基本上只能採取挪威的模式。挪威並非歐盟的一員,但可以充分利用歐共市的廣泛市場,然而挪威須允許歐共市人員自由出入,並須對歐盟的財政預算作出貢獻,不過挪威對歐盟的經貿條例規定卻不能置喙。換言之,即使英國能與歐盟就人員往來的方式達成某種協議,獲准留在歐共市,屆時對與其經貿事務攸關的歐盟法規,仍將全無話語權,比現在還糟糕。
不過,文翠珊政府除面對上述抉擇之外,脫歐死硬派現還在背後嗡嗡作響不已,力倡絕對脫歐運動。然而問題是,除了主張把英國護照改回舊日的深藍色封面等雞毛蒜皮的門面玩意之外,這些脫歐死硬派除主觀願望之外,自始至終都無法拋出任何有關如何脫歐的具體建議框架,或路線圖,卻幾乎可以肯定會拉新政府的後腿,也因此英國的脫歐進程看來還將荊棘滿途。
堪稱國際笑話
連聯邦也說不上的英國與歐盟關係尚且欲斷不能,血脈相連的香港與內地關係更不用說了。反觀借題發揮的「歸英脫中」論者,莫說視民族大義如無物,莫說罔顧香港與內地的緊密經濟文化關係,即便在如何實現「歸英」、如何實現「脫中」上,也同樣是空口白話。這也難怪,因為這都只是一廂情願的夢囈,完全無視國際法和外交常理。英國朝野無疑對之啼笑皆非,試想白廳內外若有人對之妄作評論,肯定會即時成為國際笑話。
其實「歸英脫中」論者也並非不知這一說法是空中樓閣,不過是妄圖對香港政情施加壓力的又一伎倆而已。眼睛雪亮的港人,又豈能被其侮辱智慧!
英籍華人網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