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廉署保密制 「泛民」可例外?/清水河

時間:2016-07-18 03:15:32來源:大公網

  廉署有句口號叫「廉署保密、密密實實」,強調的是任何查案都會在保密以及公正情況下進行。然而,最近反對派不斷泄露廉署查案細節的做法,卻是對這句話的最大諷刺。公眾不禁要問,廉署的保密制是否只對「泛民」例外?

  在李寶蘭職務調動一事上,包括民主黨在內的多名反對派政客,連番向外透露廉署查案情況,有的在記者會上稱獲「可靠廉署消息來源」,有的則指有「廉署內部消息透露」,將事件直接與UGL案件掛鈎。更有甚者,將廉署何時查案、對象、結果都一一向外界泄露。

  昨日有市民陳雲生致函廉政專員白韞六,要求對此徹查以維護廉署聲譽。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機密外泄」的情況?原因只能有兩個:一是反對派「拉大旗作虎皮」,為圖攻擊特首替自己選情造勢,故意捏造案情、欺騙公眾;二是廉署內部有人出於政治原因,而故意向政客泄露廉署機密。

  若是前者,反對派必須受到譴責。捏造案件事實,不僅是嚴重的誠信問題,更對特首極不公平,造成「有罪推論」的既定事實。若是後者,問題將更為嚴重。廉署本應有嚴謹的保密程序及措施。所有的案件資料只會存放在機密檔案內,只有獲授權人士,例如負責調查該宗案件的調查員或其他指定的廉署人員在「有需要知情」下才可翻閱。

  公眾的憂慮是,若有人出於政治目的,例如不滿未獲擢升、支持反對派立場等,而肆意泄露機密,則整個廉署的公正、不偏不倚形象將會轟然倒塌。亦會對過去一段時間反對派收受「傳媒黑金」、「佔中」核心人物涉違規未獲起訴等事件抱以最大的懷疑態度。

  「密密實實」不應只對「泛民」例外,廉署應當採取行動,調查泄密情況,還公眾以信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