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證南海仲裁荒謬 「太平島水」是妙招/朱穗怡

時間:2016-07-15 03:15:47來源:大公網

  事實勝於雄辯。為了證明太平島是島嶼而非岩礁,反駁南海仲裁案稱太平島水枯的謬論,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昨天出席南海仲裁研討會時,向公眾展示了太平島出產的瓶裝水,也有立委建議生產「太平島水」。這是一個妙招,足以證明太平島淡水資源豐沛,也凸顯南海仲裁案的裁決結果有悖事實,根本就是一場鬧劇、一個笑話。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島嶼的定義是「指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而且能維持人類居住或者本身的經濟生活」,而「維持人類居住」的基本條件包括淡水、食物、住所。水是生命之源,因此在符合島嶼定義的條件中最重要的就是淡水。有了水,就可種植蔬果,就可飼養牲畜,如此也就有了食物。

  南海仲裁案把太平島降格為岩礁的重要依據便是認為太平島上的井水不足以維持人類生活,其中兩口井已經不再供水,且水很鹹,太平島上其他的井也不是全年都有水喝,遇到乾季或聖嬰現象就會乾枯。但事實是,太平島上四口原生井每天出水總量達65噸,水質最好的一口井的水質甚至接近礦泉水,可立即飲用。而且太平島全年水源充沛,島內醫院也拿來做醫療用途,沒有乾枯現象。

  歷史上也有許多關於太平島有天然淡水的記載。有英國人於1879年在《中國海航行指南》中就提到太平島有中國漁民居住及淡水水井,指出「島上井水品質比其他地方都要好」;1937年日本前台中州技師平塚均在調查太平島報告中,提到「島上飲料水豐富,陸上種種用水,均不虞缺乏」;1946年我方海軍艦隊進駐南沙群島調查,在1947年勘查報告書中也記載「島上有淺水井數口,水質良好」。今年1月馬英九視察太平島時也生飲島上井水,3月登島採訪的海內外記者也見證了島上淡水水質良好。

  種種事實證明,太平島是一個有淡水、可生產農作物、可飼養家畜、可維持人類居住與經濟生活的島嶼。因此,當南海仲裁案宣布太平島是岩礁而非島嶼時,不僅島內輿論嘩然,國際媒體也頗為質疑,認為如果太平島不是島嶼,那美國威克島、中途島以及日本沖之鳥「島」恐怕也難保島嶼屬性。尤其日本主張沖之鳥是島更站不住腳。漲潮時沖之鳥只有兩塊岩石露出海面,面積分別僅有1.6平方米和6.4平方米,無法住人,不可能有淡水、也不可能有生活設施,因此沖之鳥顯然就是岩礁,但日本透過人工擴建為好幾百平方米,並主張200海里專屬經濟區,顯然是違背國際法。

  連日來台灣上下都支持維護南海合法權益,並派出軍艦赴太平島海域巡航,以實際行為駁斥荒謬的南海仲裁案。南海是祖輩留下的兩岸珍貴遺產,兩岸有義務有責任共同維護南海主權和海洋資源。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