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梁振英昨日發表「施政匯報」,這是其上任以來的第四份「匯報」。
「施政匯報」不同「施政報告」,後者屬規劃、承諾和前瞻性質,前者則是一年一度的總結、檢視和報告。而「施政匯報」是梁振英所首創。
事實是,在每年的「施政匯報」中都可以看到,梁振英政府不僅做了不少實事、而且是做出了成績的。
如房屋方面,「施政匯報」指出,政府持續推出住宅用地,私營房屋中期供應顯著增加,預計未來3至4年一手住宅市場的單位供應約為9.2萬個,是自2004年9月起特區政府按季度公布供應數字以來的新高。特區政府下半年將研究港島西邊的薄扶林區發展公營房屋可行性的土地用途改劃建議,並提交城規會審議。
又如醫療方面,特區政府預留了2000億港元,跟進未來十年醫院發展計劃,預計日後可額外提供5000多張病床及逾90個手術室。
扶貧安老方面,報告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綜援個案下降至24萬2308宗,為2014年以來新低。此外,本年度起,特區政府將每年增撥約1.8億港元,加強支持殘疾人士,包括增加1110個康復服務名額等。
當然,對梁振英的「施政匯報」,反對派和《蘋果日報》循例又是只會亂罵一通而已,期望他們講一些公道話是不可能的;但是,市民大眾卻不應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所誤導,以至「一面倒」的去否定梁振英的施政成果。
事實是,近年在反對派和《蘋果日報》的挑唆誤導下,部分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已經把一些個人問題和施政成果混為一談,似乎只因為不喜歡梁振英這個人,就把整個特區政府的施政說得一敗塗地、一無是處。這當然不是事實。事實是不管喜歡與不喜歡,梁振英政府在房屋、土地、醫療、扶貧、社福等方面做的工作比過去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多,而且都是已經取得實效的。因盲目反對梁振英而盲目否定特區政府的施政,是不公正、不科學,更是於港人社會有害無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