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延續優秀傳統 邁向光輝未來\秦曉鷹

時間:2016-07-05 03:15:41來源:大公網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的歷史節點,用內地老百姓的話說,這可是個「大日子」。在這樣一個時刻,人們當然會回顧這個在中國現代史中有?極為重要地位的執政黨的歷史,必然要重溫它在近百年的生涯中所形成並保存下來的優秀傳統。

  優秀的傳統是一個政黨得以生存和發展壯大的生存密碼。今天的港人要懂得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國社會進步的有機聯繫,要了解中共與今日世界之間的內在關係,它有一種優秀傳統不可不知。這個優秀傳統就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走向現代文明的執著追求,以及它在每個歷史時期都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即便是最為艱苦的戰爭年代。

  中共對現代文明執著追求

  也許是因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誘發的特殊興趣。那一年我在參觀江西瑞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這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建立的根據地政權)遺址時,竟一下子被那裏曾經舉辦的大規模的體育賽事吸引住了:從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籌建時的1930年到1935這短短的幾年中,中國共產黨人竟組織指導了數十次大規模的全蘇區的體育活動。僅1930年,就組織了3次球類比賽、27次田徑比賽;1933年,更達到了高峰,球類比賽達96次、田徑賽123次、體操比賽15次!有趣的是,毛澤東、張聞天、鄧穎超等人還參加了裁判工作,據說毛還擔任過總裁判。

  現代體育當然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構成。或許就是從那時開始,筆者漸漸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人用現代文明來薰陶它所領導的、以勞苦工農為主體的人民軍隊,用現代文明來改造國民性中的落後成分,始終把建立一個民主法治文明的社會作為黨的不懈追求!這也許就是它的階級先進性、文化先進性和民族先進性所決定的必然趨勢。此外,這種優秀的傳統恐怕也與中共早期領導人有關。毛澤東、周恩來、瞿秋白……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宣導者、推動者和親歷親為者。

  請看80年前,他們是怎麼在窮鄉僻壤的山區和農村播撒現代文明的種籽: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規定:土地稅收的五分之一要用來當教育經費。中小學教學內容除了數學語文之外還有園藝、商品、手工、速記、演講。秉承的教育方針是「革命的熱情,集體的思想,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趣,健康的體魄,勞動的身手。」除了學校教育。中華蘇維埃政府還硬性要求,每個鄉村都必須設兩個專門閱讀書報的地方。所有的鄉鎮就有政府主席親自簽署頒發的《衛生條例》。其中要求所有街頭巷尾均設公共廁所、籮筐裏的食物要用清潔器皿蓋好、禁止販賣病死的豬牛羊雞鴨等。對部隊的衛生檢查很嚴格,駐地所在的街道、院落、廚房、飲水樣樣不放過。部隊一停一走都要挖清、掩埋廁所。官兵每人都要理髮刮臉剪指甲。

  「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這是毛澤東的名言。他的另一句名言就是「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  所有真正的共產黨人都知道,勞苦大眾擺脫苦難的道路不僅是要擺脫剝削壓迫,而且也要擺脫那些薰染毒化浸淫了中國傳統社會千百年的愚昧落後野蠻狹隘與自我封閉。這些精神與文化上的枷鎖只能靠精神與文化的不懈啟蒙才能使之解脫。因此中共的老一輩領導人絕不會把紅軍變成佔山為王的舊式農民起義軍,他們要讓在重巒疊峰、貧瘠高原艱守的人們向一切外來文化和城市文化敞開心靈。

  正因如此,在中央蘇區的晚會上,便飛旋起黑人舞、紅軍舞、海軍舞、工人農民舞、烏克蘭舞。人們高唱用法國歌曲改編的《打倒列強》,用美國歌曲改編的《歌頌井岡山》。瞿秋白擔任了高爾基戲劇學校的校長,陳毅也把《馬賽曲》唱遍了蘇區。在戲劇舞台上我們還會看到聶榮臻、譚震林、劉少奇、羅瑞卿的身影。

  用民主法治打造現代社會

  狹隘封閉與先進無關、與文明無關。中國共產黨人相信自己的事業是全人類的進步事業之一,因此它認為自己必須具有開闊的全球性視野。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水準,我們才能理解,為什麼在偏僻而古老的黃土高原上的小城——延安,抗日戰爭期間會與世界有那麼廣泛的接觸,與世界各國有那麼多的來往。延安不但迎接了白求恩、斯諾、斯特朗、史沫特萊,而且常年接待?蘇聯人、美國人、印度人、波蘭人、新西蘭人和日本反戰人士。毛澤東在為一位愛將改名時就說過:「你叫許士友,不如把『士』改成世界的世。改一個字,你就是世界之友喲!」

  其實,中國共產黨人所追尋所渴望並努力實現的現代文明,是一種區別於數千年封建社會的大文明。這個大文明社會的核心就是四個字,那就是民主與法治。鑒於篇幅所限,暫且用朱德總司令60多年前記述陝甘寧邊區社會狀況的一首小詩,來體察中共在用民主法治打造現代文明社會的一個側面吧。他的詩這樣寫道:「耕者有田風俗厚,仁人施政法刑寬。實行民主真行憲,只見公僕不見官。」這首詩的內含與今天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富強、民主、法治、文明的中國夢,不恰好是一種歷史與現實的關照與呼應嗎?

  優秀傳統是光輝歷史的精神軌跡,更是從光輝歷史走向光輝未來的大道!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