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回歸十九載 不忘初心拓未來/李繼亭

時間:2016-06-20 03:15:35來源:大公網

  香港回歸祖國即將滿十九年,整整一代人的時間過去,縱使其間有太多的風雨與挑戰,但市民可以客觀地看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政策得到堅實的保障和有力的貫徹落實。任何事業都會有挑戰,不論是來自於外部還是內部,不論挑戰是如何嚴峻,但對「一國兩制」的信心與信念絕不能動搖。正如張德江委員長視察香港時所指出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如果失去對「一國兩制」的信心,香港也將猶如一艘沒有方向的船。「一國兩制」與國家支持,正是香港抵禦風浪的最安全的港灣。

  堅守「一國兩制」信念

  回歸十九年,或許有人忘了為什麼會有「一國兩制」,為什麼香港能在過去十九年來不斷克服困難,維持並發展自己的競爭力。當下,香港或許仍然有眾多問題,立法會或許仍然有「拉布」與政爭不斷,特區政府施政報告或許仍有很多可改進之處,社會上或許仍有人對前途感到迷茫,但是回到香港特區成立的本初,當可回應並解答眾多疑問。

  一如那句經典老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當初鄧小平先生提出「一國兩制」構想,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就是要在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前提下,照顧香港的現實,最大程度地保留香港的特色和優勢,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中央政府對香港、澳門各項方針政策的根本宗旨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張德江委員長視察香港時指出,這與鄧小平先生的構想是一脈相承的,體現了對「一國兩制」初心的堅守,「無論什麼時候,當我們談論香港和『一國兩制』時,都要堅守這個初心,不能違背這個初心」。

  「一國兩制」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下,盡一切可能去維護並推動香港的繁榮穩定。其出發點與落腳點,亦是為了香港市民的根本利益?想。忘記了這一點,也就無法準確把握香港當前形勢,也無法看清香港未來發展的道路與方向。因此,堅定「一國兩制」的信心,才能凝聚社會共識,推動化解分歧。

  當前香港遇到一系列挑戰,一些市民在某些別有用心的政客誤導之下,懷疑甚至否定「一國兩制」,如果任由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對香港是極其危險的。而以下幾個問題,值得市民冷靜、客觀地思考。

  一是言論自由問題。近期發生的一些事件,有人認為香港已無言論自由、「一國兩制」名存實亡等,這絕非事實。「一國兩制」及基本法明確保障香港居民有非常大的言論自由。個別事件應當個別看待,不應以偏概全甚至全面否認當前香港的言論自由程度。更何況,某些個案本身的一些細節、當事人的回應等,仍然有眾多地方需進一步探究。在事件未有最終的定性前,胡亂指摘並非理性的做法。

  二是「本土」問題。當前香港「盛行」對「本土」的討論,但什麼是真正的「本土」,什麼又是假借「本土」的惡意行為,需要作出正確判斷。香港同胞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的珍視,理應得到尊重。事實上,「一國兩制」的一項主要內涵,就是保持香港原有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就是對香港「本土」實際情況的最好照顧。張德江委員長指出,現在有極少數人排斥「一國」、抗拒中央,甚至打出「港獨」的旗號,這不是「本土」問題,而是以「本土」之名行「分離」之實。這是否違背了「一國兩制」的初心,這對香港是福是禍,相信廣大香港同胞是心中有數的。

  維護社會法治不動搖

  三是法治問題。早前終審法院首席大法官馬道立指出,香港法院面臨的挑戰前所未見,強調應維護香港的法治。的確,法治是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基石,也是自由的底線。基石不能動搖,底線絕不能退讓。張德江委員長視察香港時指出,希望特區政府和司法機關切實履行維護法治的神聖職責,嚴明執法,公正司法,決不能姑息縱容違法行為。社會各界對那些衝擊法治底線的行為也應嚴厲地譴責。這一點,相信香港社會各界應有高度的共識。

  最後是發展問題。發展是硬道理,沒有發展,香港的繁榮穩定也就是一句空話。香港從來都是一個經濟城市,香港的國際地位亦是由經濟地位決定的,香港市民的幸福生活也離不開發展。不論遇到任何問題,香港各界要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和「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緊迫意識。正如張德江委員長指出的,把注意力聚焦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提升競爭力上來。折騰對香港沒任何好處,只會蹉跎歲月、貽害經濟和民生。

  回歸十九年,是不平凡的歷程。縱使在這條路上我們曾經歷諸多曲折,縱使未來還有許多需要克服的問題,但是「不忘初心」,回到「一國兩制」的本源,必然能讓市民更清楚地看到未來。離開了祖國這個避風港,香港這艘小船是很難安然度過暴雨風浪的。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