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港事港心/大麻合法化 香港行不得\李國棟

時間:2022-06-15 04:23:59來源:大公报

  泰國政府日前將大麻從毒品管制名單中移除,民眾在家種植大麻作醫療用途不再是犯罪行為,是亞洲第一個將大麻合法化的國家。泰國衞生部長阿努廷預計,合法的大麻生產將促進經濟發展,希望大麻產業能夠促進農業產生數十億美元的收入。另一方面,加拿大早於2018年通過《大麻法》,是繼烏拉圭後成為全球第二個大麻全面合法化的國家。總理特魯多表示大麻合法化的目的在保護年輕人及打擊毒販和黑市大麻。

  然而,據加拿大《號角月報》(Herald Monthly)報道,在2018年大麻合法化後的兩個多月,仍有超過一半吸食者從非法途徑購得大麻,主因是價格便宜,所以非法途徑的購買量較多。2018年有逾500萬名人合法購買大麻,當中接近8%是首次吸食大麻,超過一半的首次吸食者是從合法途徑獲取,逾七成人是因為大麻合法才開始吸食。醫學期刊《The Lancet Psychiatry》於2019年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年輕人吸食大麻,不僅影響大腦的正常發育,於日後更易患上抑鬱症和早期思覺失調。

  「合法化」危害遠大於經濟利益

  大麻屬植物成分複雜,含有至少750種化學物質及104種大麻素,包括非精神活性的大麻二酚(CBD),亦包括讓神經快感高漲的精神活性物質,可引致成癮、智力受損及思覺失調的四氫大麻酚(THC)。贊成大麻合法的人認為,大麻具有醫療價值;藉合法化打擊毒販的不法勾當;減少大麻相關的暴力罪行;大麻的工業用途廣泛,例如製成隔熱材料、驅蟲劑等;種植大麻可增加農民收入;推出與大麻或CBD相結合的食品,有助刺激經濟;大麻產業可帶來可觀稅收。

  隨着大麻在少數國家開始合法,本港青少年吸食大麻的數字亦錄得升幅。禁毒常務委員會對吸毒問題,尤其是青少年吸毒問題,一直非常關注。在香港,大麻屬香港法例第134章《危險藥物條例》所管制的危險藥物;販運、從香港非法進出口、獲取、供應、製造、經營或處理危險藥物;非法管有或吸食、注射危險藥物,栽植任何大麻屬植物或鴉片罌粟等均屬刑事罪行。

  禁毒的預防教育和宣傳極為重要,然而,近年歐美有病人及醫學組織積極推動醫用大麻合法化,網上又有大量CBD宣傳信息,使之成為時下潮流商品而引誘消費者,為預防吸食大麻的教育工作增添難度。最近政府提出對CBD嚴格管制,其中理由包括CBD可以部分自然分解為THC,甚至可以用作製造THC,我認為理據充分,方向正確,向正在興起的大麻潮流當頭棒喝。

  2021年,香港被呈報吸食大麻的人數較2020年上升33%(由749人上升至994人)。21歲以下青少年被呈報吸食大麻的人數較2020年上升48%(由326人上升至483人)。大麻是被呈報的21歲以下青少年吸毒者最常吸食的危害精神毒品,佔該年齡組別的56%。這對香港無疑是一項重大挑戰。

  毒品氾濫是世界各地共同面臨的社會問題,面對毒品的肆虐與危害,各地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打擊毒品和相關的違法行為,加重財政負擔。2008年英國一項研究估計,一名問題吸毒者一生可能耗費社會超過80萬英鎊。香港方面,根據於2014年估算吸食毒品的社會經濟成本報告,評估吸毒的綜合經濟成本,包括社會有形成本(social tangible costs)、私人有形成本(private tangible costs),及無形成本(total intangible costs),總負擔為70.8億港元(每名吸毒者78.1萬港元)。

  某些地方放寬僅限醫療用途的大麻,並繼續禁止消遣用的大麻產品。然而,大麻是毒品,肯定對身體有害,不論是休閒或消遣亦不該嘗試。能否帶來經濟效益這個問題,我認為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即使大麻合法化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亦彌補不了毒品受害人的寶貴人生。

  對大麻包容是對青少年殘忍

  毒品問題代價沉重,遠比社會所察覺或以為的嚴重,付出的代價包括吸毒者用於毒品的消費;戒毒治療和康復服務的開支;針對吸毒問題作出預防、教育的開支;因吸毒生產力下降或喪失生產力的經濟損失;其他公共開支,如為吸毒者提供的醫療或輔導服務;打擊毒品的執法和刑事開支等。

  吸毒問題成為社會沉重經濟負擔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更重要的是「生命無take two」。政府一直強調要推行青年政策,除了關注青年人的學業、事業和置業,我們更要打擊毒禍,讓青少年健康成長。大麻合法化某程度為大麻除去污名,讓更多未有正確認識毒品禍害的青少年吸食成癮。對大麻包容,就是對青少年殘忍。大麻在毒品中雖然稱不上危害最大,但往往促使吸食者為尋求更大的刺激而嘗試其他毒品。我呼籲大家遠離大麻,一起說「不」。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特區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