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瓜 園/他鄉遇知「音」\蓬 山

時間:2025-08-22 05:02:45來源:大公报

  搭飛機回北京,在日本的機場遇到一樁趣事。回收汽水罐的廢品箱投放口,分別用日文、英文、簡體中文、韓文標註。中文赫然是三個大字「空罐兒」。這把我們來自北京的幾個人,全都逗笑了,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都很好奇想看看翻譯者是何方神聖,但估計是個來自北京的留學生或華僑。沒想到,在這異國他鄉,迎頭撞上「兒化音」。最先湧上心頭的倒不是親切,而是幽默的喜感。南方的朋友,則可能會夾帶些許迷惑了。

  等到着陸北京機場,電子屏上赫然指示:「這兒是二層東出口。」又是「兒化音」,神奇。「兒化音」其實不是北京的專利,東北、河北、山東等北方地區,也都有這種現象。不過,一般都用於口語。諸如「這兒」,在告示、標語、通知上通常還是使用「這裏」「此處」等書面表達。當然,把「這兒」打在電子屏上,隨心率性,倒也透着一股不見外的好客。

  又想起幾年前在香港機場,跟一位年輕工作人員問路時,他得知我們來自北京,便問「你們是一、塊、兒嗎?」弄得我們一頭霧水,反覆幾遍才弄清楚。原來他正在學習普通話,也對「兒化音」感興趣,只是尚不得要領。「兒化音」講究快,「兒」字實際上是很輕地黏合到前一個字裏。就像「塊兒」兩個字的發音「Kuai Er」,要連讀成「Kuair」。如果還是一字一頓地讀成「Kuai-Er」,就不對了。但這位年輕人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相信他現在已經熟練掌握技巧了。

  「兒化音」也不是隨便用的。「一塊兒糖」可以用,但「一塊錢」就不能「兒化」。「土豆兒泥」(即薯蓉),「兒化音」要加在「豆」字後面。如果加在「泥」後面,「泥兒」則變成身上泥垢的意思,太影響胃口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